鞋厂的几位领导就着服装厂的欢声笑语在压抑中吃完了午饭, 饭菜到底什么滋味也没尝到,而后服装厂的人又呼啦啦连说带笑各自离去。
安书记坐在那儿没动,等服装厂的人走的差不多的时候安书记叫住了林巧慧, “林书记,咱们谈谈可以吗?”
安书记年纪和林巧慧差不多, 各自的丈夫级别也差不多, 都是返聘回来镇厂的。
然而今天却让安书记看到了差距,以往觉得很从容的事儿却觉得困难了,没那么简单。
若两个厂子都一样安稳维持现状也就罢了, 没什么对比也没什么伤害,然而一旦有人冒头了就打破了平衡。
安书记倒是说不出怪罪林书记的话来,因为她明白, 厂子要发展势必要提高产量,哪怕部队办厂也不能一直不温不火。
曾经她也想方设法的提高产量, 可下属阳奉阴违, 工人没有积极性, 最后不了了之, 她也随波逐流不纠结那些了。
然而今天的事儿和服装厂这俩月的变化却真真的刺激到了安书记。
她恍然明白,若鞋厂再不做出改变, 那与服装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到那时候哪怕她还能坐在书记的位置上, 她还有脸吗?
林书记温和的笑了笑,“当然可以。”
安书记让厂长孙梅留下,其他人都打发回去了,两位部队办厂的一把手面对面坐着。
安书记诚恳道,“林书记,我们鞋厂能跟你们服装厂学习吗?”
这一点林书记觉得没什么好隐瞒, 毕竟是姐妹单位,稍微一打听也就知道了,便点头,“当然可以,但您想怎么学习?”
要安书记说最好将赵夏意借调鞋厂,但林书记估计不会答应。毕竟没有谁能比改革的先行者赵夏意更适合了。
只不过她不说又不甘心,万一对方碍于面子能答应呢?
安书记便说,“能借调赵夏意同志俩月吗?”
从赵夏意入职到做出改变用时两个月,那么借调俩月也足够鞋厂变好吧。
然而林书记直接摇头拒绝,“这不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不可能。”
似乎担心安书记不高兴,林书记解释道,“一个工厂的发展有很多原因,原来我们厂生产的确上不去,但形成的很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