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来盖房子,也没等来盖工厂,倒是等来了镇上通知刘家村等26个村庄要集资盖学校的消息。
为此,刘一手一大早就去了镇上开会。
听说这件事的韩锦书也突然反应了过来,对哦,69年不让上大学。小学,初中也不能念吗?
但是,自打她来到双阳镇,便没看到有孩子上学,村里没有,镇上也没有,这是为何?
沈梦替她解惑:“咱们镇子,哎哟,原来思想落后的很。近几年,苏河平苏镇长来到咱们这里,咱们镇子才有所改善。
换成之前那个,哎,一言难尽。”
陈娇娇:“婶子,给我们说说呗,说说是咋回事呗。反正今天不上工,有的是时间。”
“行,说说就说说,反正我说的也是实话。”
周父咳嗽了几声,提醒道:“老婆子,你别胡编乱造。”
“我怎么胡编乱造了,你砍你的柴去,别管我们。来来来,我跟你们说。”
几人围在一块,听沈梦讲故事。
“咱们双阳镇,地理位置偏僻。大约是一百多年以前,咱们镇子上来了个顶有钱的人家,姓尹。
这个姓尹的是个卖布的商人,为人善良,对待镇子上的百姓那就跟自己家的亲戚似的,时不时的开仓分粮,赠布。
以至于,咱们镇子上都管他叫尹大善人。他的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是镇子上最有钱的人。
尹大善人只有一个儿子,对待这个儿子,他是寄予了厚望。据后来从他家里出来的仆人说,尹大善人的儿子尹的少爷,鸡不叫便起来读书,狗都睡了,他还不休息。
他是夜夜挑灯苦读。
但,你们说,就是这样如此好学的人,屡战屡败,考试总是不通过。
为此,尹大善人从外地聘请极有声望的老师来教导他的儿子,本以为这样做,儿子能中个秀才,可,哎,还是不行。
那个年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商人,再好再有钱,没地位,不行的。
于是,尹大善人只能选择继续督促儿子学习。当然,在这期间,他对整个镇子上的人依然保持着善意。即便是灾荒年间,他也愿意搭棚施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的儿子中了秀才。随后,便开始准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