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年幼就辅佐自己的侄子帝喾。
帝喾同样姓姬,名俊,也被后人称为帝俊,而李昊,甚至是其他祖巫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曾经一度以为,这特么会不会是那个帝俊转世来特么摘桃子的?
毕竟,伏羲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么?帝俊也不是不可能啊?
于是,他们便各种观察,最终发现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说起来,李昊他们确实是多虑了,因为人帝俊并没死啊,还隐居着呢,只是没人知道而已。
当然,李昊他们之所以放下心来,主要的原因是,帝喾并没有证道,而是同前面几代人皇一样,寿终正寝。
随后帝喾的长子,帝挚上位,只是他并没有天资、也根本不会当人皇。
于是,没做几年人皇,便将位置让给了更有能力,也更受人族欢迎的那个人,也就是他的弟弟,帝喾的另一个儿子,尧。
尧上位后,同样是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放松,先是将部落向国家方向推动,又观天象地理,结合帝喾时已经初见端倪的二十四节气,定制了历法,让农耕可以更好的发展。
当然,这些功绩是不小,却是无法与三皇之时相比,证道是没机会证道了。
因此,不得已,尧只能提前考虑选择选择继位者。
他询问了各官员,结果这些人一致推荐舜来接任人皇。
尧很清楚,若是一两人也就算了,可所有人都极为推崇舜,那就不同了。
当然,人皇之位重要,他自然不会仅凭别人推荐就决定下来。
于是,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又派了九名男子随侍于舜,以观其德。
后又舜执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
两项皆让尧很满意,这才同意舜先行摄政,以观后效。
当然,最后,尧禅让于舜,二十余年后,寿终正寝。
而舜接任人皇之位后,选贤任能,完成了尧一心想完成,却未竟之事。
舜时常巡游地方,他要求人族行厚德,远佞人,人族在他的治下,人族孝敬父母,和睦邻里。
可谓是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之功。
然而,功德无量,却也扛不下岁月蹉跎,舜日渐苍老,同样也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