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众位大臣不再言语后,朱由校缓缓出声道。
“诸位爱卿,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可提了,那朕就提出几点意见吧。
第一,打这些倭国的时候,务必竭尽全力,决不能有一丝的仁慈之心在里面。
第二,攻打倭国的时候,所有倒地的倭国士兵都不许去救治,直接开枪射击。因为这些倭国人最卑鄙了,他们有可能躺着装死,等待着咱们的士兵前去解救时,再对咱们的士兵进行偷袭。
第三,在倭国作战,一定要心狠手辣,将这些倭国人给杀狠了,给杀怕了!
也许你们会感觉很奇怪,为何朕会有如此的言论。
诸位爱卿,你们要知道。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而且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条件生活下的倭国人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贯穿倭国的整个历史,促使倭国人产生侵略他国、获取他们物质的意识。在神宗皇帝之前,丰臣秀吉统一了倭国,在倭国国力稍盛的时候,丰臣便开始规划吞并朝鲜、进攻大明的计策。诸位爱卿,请你们试想一下,一个刚刚结束内部分裂的弹丸岛国竟然转眼便策划着侵略泱泱大国,这是何等的野心。
虽说那次倭国远征中国的战争最终一败涂地,然而倭国人在危机感下滋生的的侵略思维却一直没有改变。只要有机会、有实力,他们便会积极扩张,以图再取。
而且,倭国人欺软怕硬是两面三刀的矛盾性格的体现。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倭国人一直是崇拜强者而藐视弱者的。在唐朝时,倭国一直以大唐为师的,不管是文字、建筑、饮食还是服饰什么的,无一不是学习、模仿中大唐。倭国如此学习中国,原因何在?很简单,那时候的大唐很强盛。
要想彻底征服日本,让日本不敢再生事端,用德来感化是行不通的,唯一的手段是用压倒性的武力将其打趴。
朕不仅要让倭国害怕我大明,还要让他们一听到中原两字就感到害怕。哪怕以后我大明王朝不在了,朕也要倭国不敢生出侵略我中原王朝的心思。
诸位爱卿,这一次,如果可以的话,朕打算让倭国亡国灭种!”
现场的众位大臣听到朱由校的言论后,都沉默不语,有些大臣甚至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而内阁首辅温体仁听到朱由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