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弘光帝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建奴兵锋已逼近南京。马士英明知南明小朝廷已接近崩盘,仍然“奉王母妃,以黔兵四百人为卫,走浙江”。
有人说,马士英是带着太后,留在江南一带战斗,也有人说,所谓的太后其实是马士英让自己的母亲假扮的,目的是借用太后的名义,号召人民与清军战斗到底。
但无论怎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被史书定义为“奸臣”的马士英带着少许残兵,多次迎着建奴的炮火发起一次次进攻,甚至在率兵渡过钱塘江后,以内阁首辅之尊亲自上阵攻打杭州,这在明朝的高官里,也算是独一份了
可惜,由于敌众我寡外加叛徒出卖,马士英最终兵败被俘,但他依然坚守着心中的忠义,宁死不降,壮烈殉国。
马士英死后,东林党人找来各种史料片段拼凑,在《明史》中将马士英抹黑成投降后又得罪新主子的大奸臣,还不忘标榜《明史》的内容,都是“事具国史”。
所幸了解马士英之死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弘光朝礼部主事黄端伯被俘后,就曾在多铎问他马士英是什么人时,当场替马士英翻案称:“马士英,忠臣也!”
说完,黄端伯又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兵部尚书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东林党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就这么在顷刻之间被黄端伯撕得粉碎。
而朱由校今天的另一位主角,侯方域,这人可妥妥的是个没骨气的人。
明末有四位复社骨干,均为风流名士,分别是: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
建奴入关建国后,顺治二年,二十八岁的侯方城回到老家,却仍然积极为建奴镇压全国各地的农民军出谋,其中镇压最大的起义就有榆园军起义。
当时建奴根据侯方域的计策,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化为无人区,杀人以百万计,一举镇压了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榆园军各部。之后,建奴朝廷知道此事后,还对侯方域进行了秘密的嘉奖。
所以说,根据原历史就可以看出这两人的人品如何。
而那个张居正的孙子,张波给了朱由校更大的震撼,因为在历史中,张居正的六个儿子下场都不是很好,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