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进人去里面观察的时候,好端端的就晕倒在里面了。随后进入救援的人也都晕倒了,后来从外面砸坏了侧面的土墙,这才将人给救了出来。
再次将墙垒好后,都没人敢进去了,微臣也要求了几次,但是弄不明白原因,到现在都没人敢进入。微臣正打算今天就上奏报呢,没想到陛下到先来了。”宋应星无奈的说着。
朱由校想了想,又沿着大棚的两边转了一圈,忽然间想明白了。原来,是那炭火没有留进气和出烟口,导致炭火燃烧不充分,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这人一进去可不就晕倒了嘛。
朱由校看着宋应星问道:“宋爱卿知不知道冬天烧煤球排气的原理?”
“煤球?那是什么东西?”
看着宋应星满脸的疑惑,朱由校这才反应过来,现在还没有煤球呢,因为冬天在屋里烧碳容易引起人们死亡,所以现在的老百姓冬天都不敢在家里烧这个,只有一些大户人家买那种无烟的,特制的木炭燃烧取暖。
看来,得把煤球炉子给弄出来了,这样就可以让百姓在冬天取暖,避免被冻死冻伤了。
“爱卿可以做一个大点的炉子,炉子底部开口,顶部用一根管穿过土墙,伸到外面,底部的口子里面插一个铁片可以控制与外面的空气进入,中间烧碳或则煤泥,这样就可以避免进入的人员中毒。里面温度低的时候就将底部的管子的铁片拔出来,温度高的时候就将铁片塞进去,这样就能调节炉子散发出温度高低,爱卿可以找一些匠人打造出来试验一下,如果行了,就将这个推广全国,这样冬天的时候百姓也有了取暖的工具可用。这样吧,朕给你画一个大致的草图,你就找工匠做出来试验一下。”
过了一会儿,朱由校在纸上画了一个后世北方农村冬天烧碳和煤球的炉子模样的图,递给了宋应星。宋应星看着朱由校画出的图,暗自点了点头,打算一会儿就让人做出来试验一下。
朱由校看着宋应星继续问道:“宋爱卿,不知道你这里可有煤?”
“回陛下,微臣这里没有,但是隔壁的孙大人那里有,他那里有时候炼钢的时候需要用煤,他那里有。”
听了宋应星的回答以后,朱由校又重新画了一个做煤球的工具和火钳子的草图,让人拿着这个草图和炉子的草图前去孙元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