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吃饭,他们只会不自在,不如趁机离开,留给他们空间。”
原来如此!
接着,路女官又问道,“乡君觉得,李童生会答应吗?”
“会的。”明珠语气笃定,“李大成还年轻,考了三次不中,或许会灰心,可他已过了府试,只要院试一过便是秀才。
当初放弃,是不想拖累家小。
如今有机会,他定会放手一博的,毕竟,寒窗苦读十年,没人能甘心一辈子做个童生。”
何况,童生身份尴尬,虽是读书人,却连自称学生都不够资格,亦穿不了儒衫。
路女官点点头,“奴婢观那李童生也不像轻易放弃之人,只是身在农家,有自己的不得已吧。”
李家的不得已,便是没足够的银子。
“我也是见到人了,才临时决定资助他的。”明珠道,“李童生的基础还算扎实,但知识面不够广,只要加强知识面,考秀才不是问题。”
想到李家的条件,路女官叹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若乡君没去上坡村,李童生怕是要在童生蹉跎一辈子。”
“这个难说!”明珠拉着马绳,“人的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多年后,李童生自己想不通,又去参加院试了也说不定。
我只是拉他一把,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通过院试,还得看他个人努力和运气。”
“奴婢相信乡君的眼光。”
“成不成,看明年,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明珠说着,策马加速。
入冬后的风,有些冷,路女官紧了紧衣领,策马追上。
进入津西地界之后,明珠又放慢了马速。
“路女官,你回锦绣村一趟,与陈先生说,如若有人携信上门,便让他一个月抽出两三天时间,指点一下李童生。
至于书籍, 由沈家安排。
李家种了菘菜,便让李童生拿书籍回家看吧。”
路女官得了任务,立即策马去了锦绣村。
明珠则是回了镇衙。
外出两天,案桌上堆了不少折子,等处理完,天色已经黑透了。
回到别院,已经很晚了。
丫鬟看到明珠回来,连忙张罗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