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君!”老秀才跨入正堂,作揖道,“这是学生的不孝子!”
“草民李大成参见乡君!”李童生郑重的行了大礼。
“免礼。”
略带冷淡的声音响起时,李大成缓缓起身,“谢乡君。”
明珠看着对面的男子,一身藏蓝色长衫,乍一看,有读书人的斯文气,可他的脸,却是日复一日劳作的沧桑痕迹。
不过,精气神不错。
尤其是眼神,透着一股坚毅。
“刚从田里回来?”明珠开口询问。
“是的。”李大成恭敬回话,“草民家的菘菜刚施肥,今天是过去浇水的。”
“回家种田多久了?”明珠又问。
李大成想了想,“莫约五六年了。”
“如若有机会,你还会继续考秀才吗?”
李大成沉默了一会,“不会!”
“为何?”
“草民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只顾着年轻时未完成之志,给家人增加负担。”
“如此说来,你对科举还未死心,是与不是?”
李大成犹豫的看了老秀才一眼,终究还是说了实话,“不敢隐瞒乡君,自草民念书以来,便立志要考秀才,光耀李家门楣,可惜草民不争气,考了三次也没能考上,加上有了儿子,便歇了再考之心。”
“这些年,可曾后悔?”
“后悔谈不上,遗憾却是有的。”
“那你可有想过,考不上是何原因吗?”
李大成怔了一下,而后一脸羞愧,“草民……草民……”
见状,明珠便知道,他没有好好分析和总结当初院试失败的原因。
“夫子呢?”明珠将视线转到老秀才身上,“你是李童生的启蒙恩师,亦是他科举之路的领航人,你没有帮助李童生分析吗?”
老秀才自责道,“学生不是个好老师。”
“你的确不合格。”
老秀才心口一颤,又听道明珠说,“身为父亲,你给儿子定的目标低了。
你是秀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童生是不是得是个举人?
即便考不上举人,至少他会努力成为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