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公一听是个道观,便没了意向,“除了白云观,可还有别的寺庙。”
“青瓶境内,没有寺庙,便是凌江府,也没几家。”明珠看向魏公公,“我们这边,不怎么信佛。”
魏公公“……”
“逢年过节,大家拜一拜土地庙或者女娲庙就过了,如若是求平安和姻缘,便去道观拜三清祖师,投铜板喝许愿之水;
如若是求前程和子嗣,便去女娲庙上香,下山时埋下几粒种子,意为种瓜得瓜,求仁得仁。”
魏公公“……”
“在白云道观,也能求平安符。”
魏公公忍不住怀疑,“里边的道人靠谱吗?”
“那公公觉得,忘忧大师靠谱吗?”明珠不答反问。
“信则有,不信则无。”魏公公不禁凝视着明珠,“小乡君也听说过忘忧大师?”
“不止听说过,他还曾替我批过命格呢。”明珠笑道,“当时,我才三岁!”
魏公公有些意外。
忘忧大师是大国寺的高僧,佛法高深,常年云游在外,能得他指点之人,都是人中龙凤。
沈家明珠三岁便得大师指点,可见不是一般人。
如今,她以九岁的稚龄,管理一镇之地,足以说明忘忧的眼光毒辣。
“小乡君方便告知咱家吗?”魏公公好奇道。
明珠弯起嘴角,“公公,如若我告诉你,我不信佛,你会不会觉得我对佛祖不敬?”
魏公公没有正面回答,“那小乡君信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明珠说道,“天地万物,已有规则,可佛家总说,普度众生,可真正为众生的,是他们吗?”
魏公公一怔,显然是没料到明珠把话题延得这么深。
“小乡君通透,只是咱们凡胎肉体,难免有七情六欲,有求而不得之事。”
所以,才会祷告神明。
可神明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能看得到的就成了那根抓得住的稻草。
是世人需要,所以才有了佛。
“人不自渡,天也难助。”明珠看着魏公公,“所以公公的平安符,去哪里求?”
魏公公一时难办,“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