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傻闺女积福的,你们不见那傻子都不傻了么?”
“那也不能吧,一个丫头片子,长大了就是泼出去的水。”
“读书人的人脑子跟咱们不一样,哪能晓得他们在想什么……”
沈家添骡车又买山之事,整个村子都在热议,明珠听不到,但不代表杨氏和江氏听不到。
路过村头大树的时候,杨氏照常跟那些人打招呼,那些人似乎心虚,打哈哈就散开了。
“呸,什么玩意儿?”
走远了,杨氏便忍不住吐口水,脸色很不好。
江氏跟在后面,脸色也不愉快。
“娘亲,奶奶,你们回来啦。”见两人回来,明珠笑吟吟的叫人。
江氏卸下背篓,问道,“刚刚铁蛋他们来找你玩了?”
“他们是拿忍冬花来换糖的。”明珠说。
江氏觉得这样不好,“以后莫要这样了,容易被人说闲话。”
沈家最近风言风语已经够多了。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便是我们什么都不做,她们也有话说。”杨氏叉着腰,“我们不偷不抢,妨碍谁了?再说了,一颗糖一文钱呢,又不是让他们白干。”
用劳动力换糖,杨氏觉得很公道。
“奶奶说的有道理。”晾晒忍冬花的明珠来到江氏身边,“娘,斗米恩,升米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付出才有收获。”
在明珠看来,这是一场交易。
小孩想吃糖,就得拿一定数量的忍冬花来换,沈家想要忍冬花,同样需要付出一颗糖。
他们是年纪小,但你情我愿、又在能力范围内的情况下,他们并不存在任何欺骗,不需要有亏欠心理。
“我们家添了骡车又买下帽儿山,村中不知多少人盯着我们家,娘亲也是怕有些人眼红,在背后搬弄是非,借此抹黑咱们家的名声。”江氏说出自己的顾虑。
“娘亲,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明珠一本正经,“有人嫉妒,有人搬弄是非,正说明咱们家日子过得红火,奶奶,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明珠这话,中听。”杨氏突然笑了起来,“不遭人嫉妒的,那是庸人。”
“年纪不小,歪理倒是一套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