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看了看一副事不关己的村民,又看看被淋得跟落汤鸡似得的知青们,最后,冷声开口道,“可以把知青们安排在村民家里,家里有空房间的都可以,临时的住一段时间,等着春播结束了,在重新修葺知青点。”
让知青住在村民家里,本就别的公社,也有这样操作的。
知青们听了,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们现在都没地方住了,还能挑剔什么。
可,村民们不干了。
“不行。现在谁家都不宽裕,哪家不是有几个孩子啊,自家的人都住不下,哪有房间安排给别人住啊。”
尤其,这些人还是压根儿就瞧不上他们这些乡下人的知青。
另外一个也附和道,“就是啊,我们自己都不够住呢,要安排也可以,反正我们家是不行!”
村民们七嘴八舌,大多还是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接受村民的意愿。
陆青山拿着也没有办法了。
杨一虎却不急。
站出来,缓声开口道,“其实,在别的没有地方安置知青点的公社,也是这样实行的,知青住进村民的家里,也不是白住的,会把自己的口粮一并转到寄宿的村民家里,到时候,吃住都跟村民一起。”
这话一出,村民们顿时沉默了。
把知青的粮食全部转到自己的家里,这可是很划算的。
毕竟,知青下乡来学习改造,除了自己赚的公分分粮之外,上头也会有补贴,这待遇,可比只能靠分分粮分钱的村民,要好得多了。
他们把粮食上交到自己家里。
那吃什么,吃多少,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么。
这样一想,对村民来说,确实很划算!
算明白了这个帐之后,村民之中就有人发表了不一样的意见,“诶,其实吧我家倒是宽敞,有一个空房间正好可以给他们借住,往我家安排两个吧。 ”
“就是,我家里收拾收拾,也能腾出一个房间来。”之前带头不同意的村民也改了口,“这些孩子大老远的从城里到咱们乡下来,帮忙建设农村,其实也不容易的,现在知青点倒了没法住人了,咱们也该出出力。”
“对,我家有个姑娘是单独自己住一屋的,铺盖被褥什么都是现成的,也可以安排一个女知青过去借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