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完」六十年代,无人赡养的老太太「29」(1/3)
这个时代和古时候一样,老百姓天然敬畏读书人。
大队高考学习小组的社员上午上工,下午学习。
一到下午,整个大队静悄悄的,就是平时大嗓门的妇女们也一个个压着声音说话,尤其在经过知青点的时候,就是为了给这些读书人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大队长和妇女主任很负责,村里结婚的知青很少,只有三对结婚的知青,除此之外就是三个嫁给大队里的女知青。
没有电视剧和小说里的狗血,三对知青夫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憧憬美好未来,相约大学。
至于三位嫁人的女知青,能够下乡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被家里放弃的那个,女孩子尤甚,这里有家有孩子有老公,最后俩放弃高考,一个家里支持小夫妻俩一起高考。
眨眼高考来临,莫名其妙的整个大队部都跟着紧张,不知道还以为他们高考。
司酒慢条斯理的开始准备原主的梦想,出去看看。
时光慢慢,令大家兴奋的喜报一个个传来,最后,红河生产大队的参加高考的人全部被大学录取,虽然都是普通大学,没有顶尖大学,可结果绝对羡慕疯了隔壁大队。
最兴奋的就是知青们了,他们可以回城了,生活有了盼头。
送走考上大学的知青和社员,村里好像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司酒这段时间去黑市和县里比较勤,主要是观察市场。
改革开放虽然还没有传出来,风声肯定已经放出来了,就看对黑市的监管就能看出来。
司酒没有着急。
1973年新年,司酒吃了一顿火锅。
开春,改革开放终于正式传了过来。
这个时候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在司酒的带领下,红河生产大队组建了老人帮,开始屠戮县里小吃市场,城里人反应过来时,司酒他们一个个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不说,大多数都在城里有了铺子,不是地摊了。
村里的小夫妻小伙子和小姑娘也在司酒的鼓励下开始去羊城进货,卖各种东西。
可以说,在这里,红河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在司酒的带领下真真吃到了第一波改革开放的红利。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