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康熙的心尖贵妃宠冠六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7章 难免太重了些(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其实康熙朝有多位外国的传教士来大清传教,甚至在大清做了官,深得康熙的信任。

    早期有南怀仁,汤若望,现在也有白晋,康熙跟他们学习了许多天文,算学等知识,甚至编了历法。

    也将大清的一些知识传到了某些国家。

    所以康熙一朝与那些国家有过一些初步的交流和学习,并非全无交集。

    说明康熙不是个排外的人,甚至谈得上开明,愿意学习国外的一些东西。

    只是这些知识于大清的强大而言并无太多用处,因为这些只是康熙和众皇子们在学习,并未用到强国上面,也未在民间普及开来。

    真正重要的东西未曾学到多少,委实鸡肋了些,说到底只能算是一些文化的传播。

    甚至在康熙之后,对外国的轻视,以致缺乏对国外更多的了解和学习。

    到了后来,大清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当然,不能说现在这些知识全无作用,但这时候那些传教士所做的唯一对大清御敌有用的就是铸造大炮了。

    这也是康熙唯一看的上的,让人尽心去做的。

    但外国的造船术并未学习起来。

    如何让康熙坚持引进国外的造船术和更多武器技术,甚至令后世继续引进,是个问题。

    眼下康熙并未将这些完全放在心上。

    因为现在的大清与国外还是比较闭塞的,不允许海上贸易,国内的人并未走出去,外面如何全凭那些传教士一张嘴,全是奉承,哄骗之言,又能有多大用处?

    不如让国内的人走出去,亲自去见识,学习,再传到国内。

    除了一些严禁传到大清的,一些于国有利的东西还是应该接受的。

    “皇上不觉得臣妾的话对吗?不仅仅要接受他们的知识,还要走出去,学习更多。甚至他们的造船术也很强。”宝珠仰头看他。

    习惯了享受那些传教士的奉承,都看不到外面的人是如何看待大清的,还有国外和国内的区别。

    连康熙自己也有着天生的优越感,不屑对那些人用太多心思。

    康熙眸光明暗不定,静默许久,平静地说,“爱妃的话是有道理,朕会仔细想想。”

    宝珠不知他是否真的放在心上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