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皇子的学问不成问题,那些师傅能被康熙选中,自然都是有真本事的,该教的也都教了。
只是皇子的品性上就有些欠缺了。
否则将来也不会有那些为夺嫡而兄弟阋墙的行为。
多看看他的儿子们,能发现许多问题也不一定。
现在孩子们还小,还来得及。
不为了别人,也为了她的儿子,宝珠需要这个做阿玛的对孩子多上些心,别让孩子走歪了路。
康熙认同地颔了颔首,“朕是该多看看他们,朕以前的确是忽略了许多。”
宝珠笑道:“皇子们各有优点,读书是好了,可了解他们的性情?皇上此举也能趁机多了解了解,培养些感情,教一下别的,别总是让他们干读书。干读书有何好处?不过是养成了书呆子,想来皇上也不需要一个个书呆子似的儿子。”
不愿承认错误,就自个多去看看,了解了解,心里好有个数,自己教的孩子成了什么样子。
她既然有了儿子,自然不希望将来皇子们夺嫡那样惨烈,以免牵连到自己的儿子。
但凡康熙负点责任,都该关注下皇子们本身的性情和处事,从阿玛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考虑。
省得多年后才后悔莫及。
康熙笑看着她,“你倒是比朕更关心朕的皇子。”
宝珠坦然自若,“皇上别忘了,十阿哥也在其中,臣妾也是为了十阿哥着想,让您别只关注孩子读书如何。读书并不表示明理,还需要亲近的人关心和引导,臣妾不懂,皇上懂得多,就劳烦您多为儿子想想了。”
也就是仗着康熙对她有几分在意,爱屋及乌,她才敢这样说。
康熙倒没觉得她说话有何不敬,反而觉得她真诚不作伪,对儿子上心,甚至关心他的其余皇子。
更是为他着想。
“胤有你这样的额娘,是他的福分。若是有你教导,胤与胤祯的品性定不会差了。”
“皇上抬举了,臣妾只有这点见识罢了,还需要皇上多加关心和引导。”宝珠很是谦虚。
除了为人处事,她确实教不了多少,最主要还是在康熙。
康熙若是愿意教,定能教得很好。
至于太子,不过是康熙寄予太多期望,教的都是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