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看到比尔·拉塞尔站在场地中央等着他。
进入系统后,点开任务,来到训练中心。
没关系,既然拥有了欧文的扣篮能力,那怎么扣,如何扣的花样百出,就看李良的了。
李良毕竟不是中锋,而拉塞尔虽说是60年代的中锋,可是他的身体素质真的是历史级别的。
如果真有那一天,人们肯定要质疑李良的基因到底是怎么构成的。
像在英国这种足球狂热国家,足球是给工人阶级看的,中上层应该去看网球、马术。
扣篮大赛上一个超级巨星,是德怀特·霍华德,他的超人披风以及内特·罗宾逊的可氪星人,成为最后的亮眼记忆。
而李良这次的任务,就是要保证欧文得到这个众望所归的冠军。
作为拥有后世扣篮大赛记忆的李良来说,这真的是小菜一碟了。
而美国的nba则变得越发的精致和浓妆重彩,相对而言,少了很多狂野和原始的气息。
只能说那时候的扣篮大赛规则太死板了,只许一次成功,不准多次尝试。
那也就是说,他相当于操控欧文参加比赛。
……
“都准备好了吗?好的,上吧,第一个,库珀……”
他想着自己再好好练一段时间,提升好自己的身体素质,弹跳、核心力量什么的,有天就能参加扣篮大赛了。
类似的比如世界杯,每次在哪里举行,当地的服务行业就会迎来蓬勃的春风。
只是很可惜,在扣篮大赛的决赛上,因为第二扣扣飞,导致他只得到25分,非常遗憾的输掉了比赛,没有拿到扣篮大赛的冠军。
“是啊,我是这么觉得的,比尔,能不能……不要那么凶残啊?”
全明星赛就是商业化的一个最重要武器。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呢,周遭的场景一换,已经从训练馆,变成了丹佛麦克尼科尔斯体育馆的红色地板了,周围的噪音是震耳欲聋。
李良心想,卧槽,这你都知道,系统你是不是读心了?
说实话,nba80年代比赛现场,要比现在的nba吵闹很多。
再说,欧文只是失误了一次,如果他不失误,其实那届冠军肯定是他的。
去年为了进行改革求变,除了弄了个东西部比拼外,还搞网络投票来选出扣篮冠军。
李良没有兴趣,他有兴趣也不行,谁让她带着经纪人一起来的呢?
还好还好,这个系统还是挺智能的,知道如果直接上李良上的话,估计预赛都过不去。
可是欧文能飞,你李良能飞吗?
时隔8年时间,欧文标志性的爆炸头已经变成了朴素的平头。
就是要当场给出结果,趁热打铁,以为选总统呢?
拉塞尔见李良这么说,笑了笑道:“今天就是跟一个,增加能力值的好机会,不知道你敢不敢接受这个挑战。”
nba的篮球一开始也是如此,篮球最早的联赛雏形,就是在各工厂、企业之间进行的。
nba在全明星赛赛制上做过不少改革,基本上越改越没人看,毕竟球迷看的不是规则,是球星。
因为1984年斯特恩开始走“中产阶级化”路线之前,篮球还是一项街头和劳工阶级的运动,这点和足球很像。
比赛的过程不出所料,普拉姆利早早被淘汰,一起被淘汰的还有阿德托昆博。
在比赛结束离开巴克莱中心后,很多球员都准备去纽约的夜色中寻欢作乐。
李良在任务中充分感受过这种狂野,来到麦克尼科尔斯体育馆这种感受重新灌注到了身体感官中。
这是斯特恩时代来临前的最后一次全明星赛。
在预赛中,拉文的两次扣篮都拿到了50分,可以说相当亮眼。
否则按照后来的规则,像内特·罗宾逊那种连试十几次都能算,都能拿感觉,欧文早就拿到冠军了。
拉塞尔走上前,道:“布鲁斯,你是不是嫌自己的能力值涨的太慢了?”
像普拉姆利这种7尺的白人中锋来参加扣篮大赛,基本就是凑数走个过场的。
李良道:“切,老子有什么不敢的,任务而已。”
在斯特恩到来后,nba的篮球就将绑上商业化、营销化和全球化的大车,在扩张的道路上大杀特杀了。
【任务:第一个扣篮王,时间:1984年1月28日,地点:美国丹佛市麦克尼科尔斯体育馆,任务要求:顶替朱利叶斯·欧文登场,夺取1984年第一届nba扣篮大赛的桂冠,任务奖励:上/扣篮能力+10,对抗上/扣篮能力+10,任务难度:普通。】
全明星赛在纽约这种地方举办就会很受球员们的欢迎,酒色总是少不了的。
这位职业篮球史上伟大的第一代飞人,已经处在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末期。
关键是,拉塞尔真的很聪明,李良的一些小招数都被他给看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