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李良后场快速发球,给到史蒂芬森后,步行者的快速反击。
李良在弧顶持球策应,步行者的进攻阵容完全彻底的拉开。
李良在内线一个人独扛小加索尔和兰多夫两人,的确有点吃力啊,相当吃力。
李良打了将近40分钟的时间,比赛结束镜头拉近切到他身上,能看到强壮的胳膊上都是伤痕,全是在内线卡位、争夺篮板留下的。
灰熊的防守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
嗑下了三分命中率提升贴,抓住灰熊防守中的两次漏洞,连续命中两个三分球。
中路直接杀篮下,小加索尔协防,李良击地传球,给到斯科拉,斯科拉轻松上篮得手。
迈尔斯利用芬森的掩护在右侧底角找到了投篮空间,三分出手命中!
在芬森投进这个三分后,乔尔格终于感觉有点不对,叫了暂停。
步行者连续三个三分,拿了九分。
他自己运球控住节奏,在外线运球观察,然后突然持球加速。
灰熊的进攻说穿了就这样。
领先后代步行者回到了之前的打法,阵地战慢慢磨,和灰熊一起鏖完了最后的三分钟。
在快船队全队动不动就120分网上,30分也就占到四分之一。
四号位上斯科拉,三号位用科普兰,二号位cj·迈尔斯,控卫则使用史蒂芬森。
最终,97:92,5分的优势,在主场击败了孟菲斯灰熊队,拿到了两连胜。
这进攻效率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步行者连续得到了8分,一下子锁定了胜局。
步行者外线就是传导,利用相互的掩护,来伺机空切或者投三分。
只有斯科拉稍微靠里一点点,李良分球给到侧翼的cj·迈尔斯。
李良的传球夏天也是经过加强的,何况还有几个传球的技能。
当灰熊暂停回来,把兰多夫换下,也用加索尔打一大四小的时候,李良在进攻中的灵活性就体现出来了。
兰多夫接球转身再拿两分。
怎么感觉还是没有什么竞争力!
他认为步行者目前的阵容可以让李良得到真正的发挥。
而加上李良之后……好像还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样子。
这对灰熊来说是致命的。
在用【死亡缠绕】从加索尔手下断球后,李良没有反动反击。
李良就高位策应,分球,好像回到了当初在湖人时干的活。
灰熊的确空虚了,小加索尔和兰多夫在里面很难出来,出来了就回不去。
步行者并不是一个擅长三分的球队,他们的防守也不是这个套路。
外线包夹康利,内线就交给李良一个人去护筐。
芬森过半场后冲了一下篮下,回球给了跟上的李良。
连续两个三分球,步行者重新建立了比分上的优势。
迈克·布朗之所以力主这套打法,就是希望把李良的作用最大化。
他们放弃了低位和大量的突破,并充分利用李良这个高炮台的作用,把他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半场。
而灰熊打成两次,只拿了4分,中间差了5分。
可是,他的中锋之路,就此开启了。
灰熊拿球反击,李良作为大后锋,立刻跑回后场去防守。
李良上来就先造了小加索尔一个进攻犯规。
这场比赛打得很艰苦。
迈克·布朗的思路是,给李良搭配几个防守比较好的外线,有三分和突破能力,内线用一个能吃饼,能中远距离投篮,能四能五的前锋,然后具体怎么打,就全看对手的配置和李良在场上的感觉。
给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那有什么办法呢!
迈尔斯有比较强的投射能力,斯科拉也是攻强守弱,可以中距离出手,也可以低位进攻。
根据迈克·布朗的指示,李良不再前冲,而是拖后,吸引灰熊的防守,让灰熊的防守出现空虚。
这时候李良不再沉默,老子自己来!
反正步行者排出这套阵容的时候,给人感觉就是有些怪异,并且不是很靠谱。
灰熊很快开始对李良进行包夹防守。
这场比赛李良抢下14个篮板球,还送出了2次封盖,进攻端再度轰下30分。
但灰熊主教练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认为虽然步行者进攻端有了优势,可是防守端漏洞还是很大啊。
他长舒一口气,心想,老子真的不想打中锋啊。
他们制胜的法宝,还是让对手的得分比自己的低。
小加索尔和兰多夫可以把步行者凿穿。
你要上对抗,咋上啊?
赢下比赛后,李良拿到了全场最佳球员的称号。
的确,随后兰多夫背身强吃斯科拉打进,拿下两分。
李良不停的给cj·迈尔斯、科普兰等人传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