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刷助攻了。
在【基本控球】提升到70点后,李良已经可以像模像样的自己持球推反击了。
当然,他的传球做不到约翰逊那样骚气,但也送出了好几次助攻,把掘金的进攻给打起来了。
上半场李良送出了5次助攻,到了下半场,李良打得更加得心应手。
打着打着,李良开始对位魔术师。
而且系统很贴心的给安排了1982年的比赛,那时候有三分线了。
你要传球形成助攻,必须要了解自己所在球队的战术风格,了解队友的打球特点,和他们形成默契。
这场比赛,对手湖人一样是一个超级进攻强队,魔术师约翰逊本赛季在排挤走保罗·韦斯特海德后,继任的帕特·莱利将球队彻底打造成了show ti球队。
这才是半场的分数啊,很多球队打了三节才能得到这个分数。
这是一个非常轻型化的阵容,伊赛尔是大前锋的身材和打法打中锋,范德维奇小前锋顶大前锋。
小前锋李良·英格利什,两个后卫是肯尼·希格斯和tr·邓恩。
大量的小配合,大量的个人进攻,加上球员们状态上佳,所以半场掘金就78:73,领先了湖人队5分。
湖人的情况和掘金是一样的,三分球完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尝试。
魔术师约翰逊是nba最强的快速反击发动机,在韦斯特海德被约翰逊排挤走后,上位的帕特·莱利完全依照约翰逊的风格为湖人打造战术,就是疯狂跑起来的快速反击。
第四节临上场,李良对道格·莫道:“教练,你好好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垃圾球员。”
从意大利打完球后,他回到美国去了aba联赛,在那里开始并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后成为一名篮球教练。
1982年的nba,常规赛打得节奏相当快。
因为丹佛掘金的进攻风格,说实话比较奔放。
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李良三节结束,就把自己的助攻数刷到了10个。
主要问题还是在10次助攻上。
三分球4投3中,把湖人给打停了!
李良对莫的这种牢骚无动于衷,正好接收一波愤怒值。
要是换成04年的底特律活塞这种,双方一整场比赛都可能打不到这样。
面对这样的湖人,李良这次任务赛想要赢球真的不太容易。
所以传球类的任务需要用脑子,前两次基本是没有办法顺利通过和完成的。
李良防守端利用自己的跟防、贴防技巧,想要限制约翰逊。
这样的比赛节奏,倒是很合李良的胃口,反正就是跑嘛,拼命的进攻嘛。
它不像得分、篮板、防守类的任务那样简单粗暴,自己一个人干就行了。
1981-1982赛季,像掘金这样的攻击型球队,平均每场也只是投中05个三分球,实在是少的可怜。
尤其是想要刷助攻,必须要对队友sweet zone,也就是所谓的甜蜜点。
要不是魔术师因为艾滋病提前退役,以他们1991年时的阵容,在西部依旧可以有所作为。
因为,李良做好了打一个礼拜把这个任务通过的觉悟。
比如拿到后场篮板快速反击,他冲在最前面,一马平川,篮下没有人了,他拿到球还不自己上,而是一个击地传到身后,让跟上的球员拿球得分,自己得一助攻。
aba被并入nba后,开始以主教练的身份执教马刺,1980年砖头掘金,给掘金带来了疯狂进攻的基因。
李良是过了一把跑轰的瘾,这样的疯狂进攻果然很痛快。
nba历史上两只球队单场得分最高就来自这只掘金队。
一旦有机会,拿到球就一定会出手。
大前锋范德维奇,虽然是大前锋,但范德维奇的打法明显更偏向小前锋,他有着很强的外线投射能力。
怪不得很多nba球员都喜欢打进攻篮球,而不喜欢防守篮球呢。
李良翻了个白眼,鼻孔朝天,心想系统不就是为了让我拿数据的嘛。
两边打得像脚上装了轮子一样,来来回回,来来回回。
道格·莫还是气不过,接着骂,但他又不能把李良换下去。
接下来几次进攻,李良一改前三节快速反击刷助攻的打法,一直在三分线外游走。
约翰逊以为这只是运气,其实这只是开始。
可是比赛一开始,李良发现,这个任务好像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
他们在一年后的1983年,和活塞队的比赛中,两边战成了186:184,总共得到了370分。
那个年代,他们是真正的黄袍国王,统治西部半区一个时代。
李良一开始对位贾马尔·威尔克斯——就是绰号“丝绸”,上个赛季在湖人主场退役球衣的54号。
毕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