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啃屎,哈哈哈!”。
惹的坐在树荫底下的一堆年轻人,哈哈大笑。
赵胜利骑过去时往后,手指向上朝后比了一个国际性的手势。
那群树荫底下的年轻人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国际性手势是干什么的。
就也没理这群人了,赵胜利来到煤店的门口一个急停潇洒的跳下单车。
煤店里,“嗝等嗝等”压煤的声音不绝于耳。
赵胜利停好单车走了进来从背着的军用书包里掏出煤票,数了一数正好是10张一张5公斤煤票。
熟门熟路的上前,交给了坐在门口枣木办公桌后面的大爷。
大爷一头灰白发年纪有50多岁了,带着一副黑边老花镜,右边的眼睛腿还拿胶布粘着。
大爷把茶缸放下来也没出声接过票数了一数就,打开抽屉把票据放在木盒子里。
然后在抽屉里拿着一张巴掌那么大的牛皮纸出来。
合上抽屉然后把牛皮纸上盖了一个红色的戳递给赵胜利。
赵胜利拿起来瞄了一眼,上面写的蜂窝煤65个。
赵胜利自己心里面算了一下。
一吨煤饼做10公分的蜂窝煤,大约打1300个左右,50公斤煤票正好合65个。
赵胜利拿着牛皮纸片往里走,拐了一个小小的弯,立马眼前宽阔了很多。
这是一间打煤的厂房,大概有150方那么大。
打煤机的声音、压制机声音有节奏的响起,厂房里却没有见多少人。
赵胜利一眼望过去在打煤机边上,一位40多岁的大姐。
带淡蓝色的帽子,穿着一身工作服,腰间还系着一个粗布围裙袖子上还套着袖套。
正在照看黑乎乎的打煤机。
赵胜利看着眼前黑不溜秋的蜂窝煤机,确实比他21世纪的蜂窝煤机要简陋许多。
也听着压煤的声音,工作效率确实一般。
这大概就是70、80年代华夏机械制造业的缩影吧!
大姐正拿着铲子在机器的打窝槽加上水和其他一些原材料。
然后机器搅拌均匀后,这些原料经由传送带到达压制机具下面。
简单的锻压之后,一声“孔呲”一个蜂窝煤就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