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孙海涛若是能掏钱买房号,说不定还真有人会卖。
“张信,老郑把房号卖给你了,那这集资款,你就交了吧,3000块钱!”
张信扭捏了一下:“苏叔叔,我想问一下,真的还有人会卖房号么?”
老苏瞪大眼睛:“应该有,你问这个干嘛?”
“您看哈!”张信腼腆的一笑:
“既然他们不想要,那干嘛不把房子卖给有需要的人,这样我们有了房子,他们得了钱,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苏援朝跟媳妇儿对视了一眼:这真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吗,别不是一头千年老鬼披着张信的人皮吧。
陈雅婷试探着问道:
“张信,你跟阿姨说实话,为什么要买那么多房子,把钱存起来吃利息不好吗?”
“陈阿姨,您别逗了,我妈这种小农意识想着把钱存起来我还能理解,您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也能说出这么外行的话?”
曲凤霞被儿子说小农意识,虽然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也知道不是好话,捶了他一把:
“哪有这么说你亲妈的。”
“是是是,妈,我错了!”
陈雅婷脸色凝重:“那你说说看,我怎么外行了?”
“陈阿姨,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确实稳妥,可是您别忘了,通货膨胀太快,咱们存到银行的钱,其实是亏的。”
这小子太妖了,这么点儿年纪,竟然知道通货膨胀。
屋子里的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
不论是见多识广的苏援朝,还是知识渊博的女校长,他们根本想不到二十年之后,房价会涨成什么样子。
现在花10000块钱,可以在营州市中心买一套100平房子。
到了二十年后,可能连个厕所都买不到。
这就是眼光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