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百姓们,崔巍还让每个乡社粮仓那里都加建了一处磨坊,可以为百姓们提供磨面服务,只需要花费几文钱就可以磨上好几袋面粉。
当然如果不愿意掏钱的,也可以直接用粮食代替,甚至面粉,打磨后的麸子也行。
这样一来省事省力有省事,百姓们自然愿意了,他们自己如果磨面,还得用一个很小的磨盘磨面,又没有骡子,驴子,还得人拉,很是辛苦,而且小磨盘还容易磨不干净。
而乡社粮仓那里的磨坊就不一样了,磨面用的是经过改造的,不再是单一的磨盘,而是一个大型的半自动磨面机,只需要把麦子放到最上面的那个入口内,就可以磨面了。
麦子经那通道里面时,还能调节碾压轮的力度,可满足三种面粉的磨法,一种是黑面,只需要磨一两次就行,这种面基本上是连麦皮都掺杂在一起了,出来的面粉粗糙颜色有点黑,所以叫黑面。
还有一种是粗面,比黑面的碾压力度稍微重点,工序也多了一道筛滤,出来的面稍微细点儿,但还是有些暗沉,不过麦子表面的那层麦皮出来了,所以比起给面要好吃点儿,但面粉还是有些黄的。
第三种自然就是细白面了,经过最大力度的碾压,四五遍的筛滤,出来的基本上是面粉一半,麸子一半,可是心疼死个人了,普通百姓家,谁舍得吃白面,那甚至有些老人们还觉得吃白面就是糟蹋粮食。
可不就是糟蹋麦子,那剩下的一半麸子,到头来还不是喂了牲畜,这年头人吃粮食都得掺着杂粮野菜,哪里敢磨白面,剩下那么多麸子喂牲畜啊!
不过老人们精打细算是好手,眼力见也是顶顶好的,之前就听有经验的老人说过,今年这麦子,每亩地至少能产四石到五石左右,大家还都不太相信,谁知这小麦收割之后,果然是个大大大丰收,家家户户都是差不多四,五石。
可把老百姓们给高兴坏了,甚至还有不少人,跪在自家的地头,朝着县衙的方向,磕了好几个响头,这都是他们的知县大老爷和知县夫人的功劳啊。
苍天有眼啊,派了这么一对儿神仙下凡,来拯救他们!
就在塔漠县的全县百姓们都在欢天喜地时,位于东城末尾的巷子里的一处两进宅子里,却有几个愁的不行的人。
这几人就是陈墨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