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纺织机是先进又新型的机器,比起之前的纺织机不知道复杂了多少倍。
好在这本书里也详细记载了纺织机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木工,铁匠,瓷匠,纺织工等好几个行业的匠人融会贯通的配合方法,也都描述的特别详细,还有配套的的图案,只要请来这几个行业的匠人过来,就事半功倍了。
正好江心苒手里的王木匠和赵铁匠还有刘瓷匠,都是资深匠人,再想办法请个资深的纺织工过来指点着。
木匠做好机身支架和各处经轴轮撑等所有木制的地方,铁匠则是打造各处转轮和螺栓还有脚踏,瓷匠做出滑轮和一些小部件,三人再由纺织工指导着做出纺坠、锭子,梭子等主要工具。
顾嬷嬷再次帮了忙,她的老姐妹,有两位都是纺织好手,一个叫黄阿婆一个叫张阿婆,她们两个比顾嬷嬷大点儿,差不多都是五十多的老婆婆了,不过除了瘦点儿外身体还算硬朗,耳不聋眼不花,一把年纪了还偶尔可以纺布供家人使用。
不过她们两个都用的是老式的纺织机,是用手摇的,而且只有一个梭子和锭子,纺坠也很沉,纺起布来很费力,往往好几天才纺出一匹一丈多长的粗布来。
当两位阿婆听顾嬷嬷说有种新型的纺织机,不但省力,还快速,平均每个纺织工每天都可以织布一个时辰都能织布一丈,手快的一丈半甚至两丈也有可能,假如一天上工五个时辰的话,那就是五六七八丈布,这样算下来,何止是比普通纺织机快几倍,简直就是飞一样的速度好吧。
为此两个阿婆很是激动,特别期待纺织机制作成功后,她们两个要做第一批试用的人。
江心苒答应了,等新型纺织机做好了,绝对让她们当第一批试用者,不过前提是两位阿婆得协助王木匠他们,赶快把纺织机做出来,两个阿婆都拍着胸脯保证她们一定会倾尽所有,毫不保留的把经验都讲出来。
江心苒也放心了,有这么多经验丰富的匠人和两位老资格的纺织工帮忙,纺织机做出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既然纺织机暂时不用操心了,江心苒便和崔巍用了一天半夜的时间,把纺织厂给规划出来了。
纺织厂不同于纺织作坊,地方那肯定是不小的,为此崔巍又找了刘县丞,两人商讨了一下,就把县城西郊的一处大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