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也是赵家庄比较德高望重的人,说话办事都很得人心,赵家庄的人都对他很信服,其他并入富新村的十几户人家,也没啥意见,就连之前刘家庄的原村正,也心服口服,认了赵德汉这个村正。
崔巍于是便让赵德汉好好把他儿子赵光耀练出来,等赵光耀练出来他老爹三分之二的本事,就能把他安排个重要的差事,这可把赵光耀高兴不行了,加奋向他爹请教起来。
这富新村的,除了赵德汉,赵光耀两父子外,还有个叫赵大发的,他们父子三个都是木匠,木工活很有一手。
崔巍立马就想到,他娘子手里那个王木匠,不是总说他手下就两个学徒,有些活儿总是人手不够。
还有那十几户从别处合并过来的外姓人家,其中有家姓李,叫李大牛的,光听他的名字以为他是养牛的,实际上他是个会打金银器的匠人。
别说为啥会手艺还穷的出来逃荒,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工匠,可是地位低下的还不如农户呢,如果家里人成了工匠户籍,那么三代之内,他们的子孙都不可以考科举,这也是为何好多手艺人不敢直接成为工匠,而不成真正的工匠,是没资格开店的,只能自己私下里接些小活儿,而且价格还被压的极其低,所以也就挣不了几个钱。
而那些又不想成为工匠户籍,又想挣钱的,就只能去各种对应的商人那里,签卖身契约,到工坊里做工,工钱是高了,人身自由也没了,而且还被各种压迫,好容易捱到契约期满,人的身心也是受挫不少。
所以,大徵的普通百姓们,都还是喜欢当农户,家里有良田,吃饭能放盐,说的就是家里如果有好田,那可是吃饭就能随便放盐的,那可是好日子,毕竟盐太贵了。
可是农户家的百姓们,种地只能靠天吃饭,老天爷高兴赏脸时,他们能过个吃饱喝足的年景,老天爷翻脸无情时,他们轻则忍饥挨饿,重则背井离乡去逃荒。
富新乡里的八个村庄的人们,曾经不也是如此,可也是他们幸运,在一万多人的灾民队伍中,偏偏是他们三千多人,被分到了塔漠县里,这个吃穿不愁,生活无忧的好地方。
崔巍往后看时,看惊奇的发现了不少隐藏的人才。
除了富新村里的,其他几个村也有,富年村里铁匠和杀猪匠。
富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