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扛着AK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3章 法定货币(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刘鸿渐霹雳吧啦的好一通解释,朱慈烺才一愣一愣的点了点头,不过有没有真的明白就不得而知了,但废除铜钱他肯定是听懂了。

    饶是如此,刘鸿渐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布局了,只不过是通过西山商合秘密进行,如今新货币的制作工艺已经完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民间交易可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花个几百两随便从身上取出几块银子就付钱,明代一斤十六两,按照后世算,一两约等于四十克,五百两也就是四十斤。

    谁没事会每天装几十斤中的东西在身上呢?

    但货币不是,嗯……可以这么说吧,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就是金银,换句话讲,纸币虽然是法定货币,但不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纸币是货币,但货币不一定是纸币,纸币只是方便民间交易的一种信用货币。

    “没……没有。”朱慈烺不好意思的道,但他确实是没听懂。

    但刘鸿渐毕竟是过来人,虽然大学期间没修经济学,但基本的金融知识还是懂的,再加上从那本经济学基础上学到的东西,足够在十七世纪掀起大风大浪了。

    朝廷自己铸造的铜钱虽然货真价实,但你绝对想不到,货真价实的铜钱其实朝廷是亏钱的,铜钱由于全手工打制成本极高。

    这样说你该明白了吧?”刘鸿渐重新解释道。

    听明白了吗?”刘鸿渐提问道。

    例如你拿着整块十两银子,去商铺买了七两的东西需要找零,掌柜的首先要看银子的成色,上专门的小称称一下是不是十足十两。

    朱慈烺:……

    朝廷官方铸造的铜钱,一千文科兑一两白银,而民间私铸的铜钱想兑换一两白银往往需要一千六百文,甚至更高。

    从那时起,从百姓到官员,包括皇帝在内一直认为,纸币这玩意儿不能造,造就是坑人,后来成为禁制。

    铸币则由一两、五钱、一钱、十文、一文,纸币和铸币各分五档,同时铜钱被废止。

    导致到了后来买一斗米,竟然需要拉一车大明宝钞,信用崩坍之后大明宝钞一蹶不振,成为朱家皇帝们赏赐有功劳的文臣武将的不二法宝。

    至于这个一般等价物呀,广义上讲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造钱的赔钱,这话说出去谁信?但这种状况数百年却来一直存在。

    其二是使用不便,不是所有百姓家里都有银元宝,民间流通更多的是铜钱和碎银子。

    按照刘鸿渐的计划,大明将发行新的货币,新货币由纸币和铸币构成,由上而下,纸币分为一百两、五十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组成。

    这是大明三百年唯一一次发行纸币,朱重八同志的出发点是极好的,但限于经济知识的欠缺,老朱家根本不同啥叫通货膨胀,一个劲儿的印纸币,就连给官员的俸禄也用纸币发。

    至于百姓,以刘鸿渐目前的呼声以及他的手段,问题不大,毕竟刘鸿渐是在为百姓谋福,又不是害他们。

    民间倒是有不少银号发行会票,也就是银票,但银号信誉度参差不齐且市场紊乱,于是乎朱重八同志主导之下,大明宝钞应运而生。

    不管是金元宝还是银元宝,在它第一次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于防伪而被夹断,再往后流通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割再切割,其繁琐过程,后世人根本忍受不了。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用铜钱找零,三两银子就是三、四千枚铜钱,成色不等不说,还贼几把重,一般没有傻缺会选择用铜钱找零。

    在刘鸿渐看来,大明发行纸币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这些年来刘鸿渐也一直深受其苦,之所以一直没管,一来是一直在各地征战没有精力,二来是从朝廷到民间,所有人对纸币都深恶痛绝。

    “确切的讲就是发行一种法定的纸币,正如太祖时期所发行的宝钞一样!”见朱慈烺脸色有些不解,刘鸿渐又解释了一下。

    原因有好几个,其一,不论是金银还是铜钱,都携带不便,其二各地铸造的银元宝质量参差不齐,多有掺杂铅等金属的假元宝。

    “铜钱当然要废止,哪有造钱的还要赔钱的,你亏不亏?

    现在好了,小朱同志一下子把身居高位的京官全部免职了,只剩下个内阁首辅光杆司令还是刘鸿渐的死党,等同于最大的障碍已经没了。

    “简单说,就是金子和银子就是一般等价物,它们虽然也是商品的一种,但却可以通过金银购买其他任何东西。

    一千枚铜钱有多重就不说了,商铺收钱的掌柜一般都是行家,拿着铜钱一看成色就能判断质量,但老百姓不懂呀,最后吃了大亏的都是穷苦老百姓。

    “这行不通呀刘兄!虽然太祖皇帝雄才大略,但……但事实证明发行宝钞是一次错误的决定,历史记载,当时的百姓和商铺都被坑惨了,用民不聊生都不为过。”

    “此纸币非彼纸币,不可同日而语呀!”刘鸿渐就知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