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扛着AK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9章 又起流匪(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经刘鸿渐带兵下南方,前前后后死了上万卫所兵、数千勋戚家仆,外加上有刘鸿渐的威胁,老郑心里也忐忑。

    有啥事是银子解决不了的吗?

    这事儿跟崇祯说了就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若是不说,真待别有用心之人捅到崇祯这儿,依崇祯大叔的性子,谁知道会如何想。

    通家之好?谁特么跟你老郑通家之好?

    “回王爷,那叛贼徐允祯一家意欲经福建逃往海外,恰好被我家老爷碰上,此贼出四十万两银票,意欲请我家老爷着人护送其逃亡。

    “嗯,此事交给你朕放心,需要什么原料且与户部工部知会,有什么难处,跟朕说。”崇祯不懂兵事,更别提水师。

    可山东的士绅地主没惹朝廷呀,朝廷要收回土地,人家也没反抗,再说崇祯自己也说了,凡是交出土地者,以往过错既往不咎。

    在位十八年,北方没有一年不闹灾的,旱灾闹完闹蝗灾、蝗灾闹完又来鼠疫,鼠疫才倒过去,竟又来了旱灾。

    崇祯无言,他知道这确实不是什么好差事。

    才一年不到,从侯爵晋级为郡王本就前无古人,再加上家主此番的叮嘱,不由得张瑾不慎重。

    真不知是苍天故意惩罚大明,还是故意惩罚他。

    “少说这些没用的废话,本王很忙,你家老爷让你来找本王作甚?可有运粮食过来?”刘鸿渐哪里有空跟这厮打太极。

    身为郑府的座上宾,便是大明的伯爵、侯爵如果敢这般跟他说话,他都能让这人吃不了兜着走,在福建,郑家就是王。

    得,搞了半晌是来送银子贿赂他的,刘鸿渐心中冷笑。

    这事儿说到底不怎么光彩,勋戚还好说,毕竟算是他的家事儿。

    如今北方大旱,并且比预料中的更严重,四处皆缺米粮,江南的稻米根本供应不上,昨日首辅李邦华还跟他嘀咕这事儿。

    二人又聊了两句,张瑾掏出一封鼓鼓囊囊的信封,言明是郑家的一点心意。

    “如果皇上准允臣就地征集米粮救济百姓,臣便去。”刘鸿渐知道崇祯也是没了法子才开了这口,只得开了个条件。

    “呵呵,佑明倒是有心,只不过这银子既然是那郑芝龙送与你的,你收下便是,朕,不缺银子。”崇祯心情不错,一来对于这臣子的坦诚开心,二来他这话说的也理直气壮。

    这时的工艺水平有限,从镜片打磨到镜框、镜架的雕琢,全部是手工制作,产量极低,单单是镜片打磨都要耗费极大的功夫。

    老花镜镜片两边用白银固定,眼镜腿儿则是用上好的金丝楠木,木工雕琢的细致,甚至镜片两边的镀银上还描了花边。

    刘鸿渐见崇祯大叔的窘态也是噗嗤一笑,然后给他解释了这眼镜的用途,崇祯得了这神物心里喜的没边儿,以后批阅奏疏再也不用那般费劲了。

    “这……不瞒王爷,如今南洋也不太平,荷兰人和弗朗机人霸占了暹罗、苏禄,致使郑家在那边的生意受损,粮米产量也大幅下滑。”张瑾躬身解释道。

    崇祯眉头都皱成了一团,百姓们受饿,他自己心里也难受得紧。

    “也就是说没有运粮来?”刘鸿渐瞪了一眼张瑾,心知这厮没说实话。

    “佑明,水师之事看来得抓点紧了,朕听闻天津那新建成的宝船厂已经在开始打造战船?”半年多来的经历,使崇祯少有的开始关心起水师来。

    他总共拿来十副眼镜,本来还想着给大叔选一副用,其余的让大叔赐给朝臣,也好给他的新产品打打广告,可崇祯哪里肯应,直接把十副眼镜全部收入囊中。

    山西、河南二地还好,水渠已经通上了水,虽然这季冬麦是赶不上了,但至少河南还有山西的土豆、红薯支援,可山东……”崇祯说到此微微叹了口气。

    可是面对海洋,刘鸿渐眼中都能燃起火花儿来。

    虽然他深受崇祯信任,但什么银子能收、什么银子不能收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乾清宫大殿虽然已经全部换成了玻璃,但到底是没有日光光线好,平日里崇祯批阅奏疏都必须先冲着光,把奏疏放老远才能看清朝臣们写的小楷。

    但大明前前后后仿佛都只有刘鸿渐一人在真忙活,崇祯自己都感觉有点对不住这小子,毕竟依他对刘鸿渐的了解,若不是他逼着刘鸿渐去忙活,估计这小子不知在哪逍遥快活。

    亲兵、天雄军、关宁军在关外名声赫赫,可到了内地剿匪,到现在各地还传着这些军队的坏话,百姓不管你多么牛逼,你去杀人家,就没人念你的好。

    “北方持续干旱,自上月蝗灾起如今已经蔓延到了山东,江南的米粮告急暂时无法运抵北方。

    “哦,本王记性一向不好,张老兄莫在意,此番你家老爷派你自福建而来,所为何事?”刘鸿渐坐在主位上,两个仆人分别给二人看茶。

    贼匪不会去抢穷人,百姓本来就没什么家产,据他所知,这些响马贼皆是打的劫富济贫的口号,而且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