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扛着AK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1章 你?不配!(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按照黄得功的奏疏所说,建虏好像对于边军的布防情况甚为了解,似乎可以直接找到边军布防的薄弱之处。

    崇祯和阁臣再次就此事进行商议,最后崇祯终于是点了头。

    自八岁入宫做个打扫卫生的小黄门,到如今当上司礼监掌印、东厂厂督,走上太监生巅峰,李云魁用了四十年。

    为此咱家可以放下先前的过节,希望侯爷也如待王公公般,与咱家一起为万岁爷办事!”

    你安国候又要去边关打仗,这朝中没有他李云魁配合……呵呵!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即使刘鸿渐再着急复仇,按照兵部尚书李邦华和户部尚书倪元璐的计划,出兵五万大军,一应器械、粮草、棉衣辎重等等至少需要六七日。

    “侯爷,咱家听说,您去国公爷家拿人时,还杀了不少人?”李云魁语气倒没刚才般阴阳怪气,甚至还挺‘和蔼’。

    “嗯则个则个,告辞!”刘鸿渐现在心里全是边关、边军、建虏,哪有心思跟这个满肚子都是弯弯绕的死太监搭腔,说完抬腿便走。

    但这是没办法的问题,在下一代子弹研发出之前,刘鸿渐并没有把遂发枪和纸壳弹技术交于工部的打算,人多口杂,尖端技术必须严格的封锁在军械所。

    上次崇祯第一次训斥他,就是因为这个李云魁。

    刘鸿渐对崇祯说明了自己的忧虑,提议他带领三千营和神机营只带三日干粮骑马先行,其余辎重、粮草随步军而行。

    为此他可以不计较之前的所有过节,甚至为此他可以舍弃朱纯臣这个曾经帮过他的人。

    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兵,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兵,让他们去守长城、去与凶残狠辣的建虏对决,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们不仅是新兵,还大多没有骑马经验,两日时间即使有老兵教导,他们也只能初步掌握骑术技巧,两万七千多匹战马,这已经把京营的机动力量榨干。

    但刘鸿渐哪里能等这么久,前屯城破,宣辽防线将直接面对建虏十数万大军的侵袭。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刘鸿渐哪里知道他的这许多心思,这个老杂毛,聒噪!

    李云魁表面上说的客客气气,但他的意思也很明显了,如今皇宫归他管、督查百官也归他管。

    李云魁的想法很简单,如今坐上了内相的位子,他也很想像张居正与冯宝、安国候与王承恩一样,一外一内,为大明开创一个新政,青史留名。

    而且这还只够支撑一到两次战役,弹药的补给线将从京城一直延伸到边关。

    崇祯与内阁成员商议再三,决定在刘鸿渐请求的出兵人数上,从余下十二万京营新兵中再择优加派三万步军。

    边军老兵虽然也有十二万,但那可是两千多里的长城防线呀,即使边军又征了十五万新兵,但跟京营一样都是初训未久。

    问题的最关键处,没有战马,这就太被动了,鬼知道建虏兵分三路要从哪三个地方下手,真到了危急时刻紧急调兵也来不及。

    若不然,莫说还要再准备个六七日,就是步军的行军速度,想要到达边镇也得走上个六七天,这可真是要了命。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防范南方的张献忠和左良玉,崇祯甚至想出兵十万,但是被兵部尚书李邦华婉拒。

    “侯爷,王承恩王公公故去了,但是这皇宫里依然要运转,这大明依然还要中兴,万岁爷可是对你我寄予厚望。

    拟定好了所有事,刘鸿渐再次出了暖阁时,天色都已经暗了。

    且不说南方战乱危及京城,战场之上若全是一群没有杀敌经验的新兵,只要有一处崩溃,那造成的后果将会是一边倒。

    “侯爷莫急,咱家话还未说完!”饶是李云魁脾气再好,活了近五十岁,他也从未见过如此无礼还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虽然你是侯爷,但他是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谁也不差啊?

    算上万岁山千户所两千余人,共七千余火枪兵,每人至少要配发三十发纸壳弹,那就是二十万发,这对于军械所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你?不配!”

    “侯爷莫要如此,老奴先前多有得罪,还望侯爷大人有大量,能宽恕则个。”

    但刘鸿渐对此并不甚在意,如果问题真的出在朱纯臣身上,现在他已经在诏狱之中,其他的只能指望黄得功能谨慎行事了。

    “那又如何?关你鸟事?”刘鸿渐摸不准这家伙底细,但是他不在乎。

    如果让李云魁总结一下四十年来的从业经验,以及如何从一个小黄门做到司礼监掌印,大概他会告诉你两个字:隐忍。

    饶是如此,全骑兵仍然最快要到两日后,两万三千营骑兵还好,毕竟是老兵,千户所的两千人更不必说,问题就出在神机营的火枪兵。

    李云魁差点被刘鸿渐一句话噎死,但是他仍然忍住,甚至放低了姿态说道。

    莫说东厂厂督可以督查全天下官员,只司礼监掌印一职,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