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吏部尚书郑三俊,次辅兵部尚书李邦华,其余阁老均为几个大学士。
对于总兵大人的军规,士兵们也无多大反响,本来嘛,后退者死几乎是所有部队的第一条军规,只不过现在变成一个后退,一群人死。
王屠户杀了十年猪了,在山海关这地界,论杀猪解骨,没人能出其右,昨晚被王元霸找上门来,听说让他客串一把刽子手,王屠户把头摇的像拨浪鼓。
唉!吴老爷生前也是体面人,刘鸿渐暗叹道。
崇祯也是皱着眉头。
底下大臣有的上奏说某某地发生蝗灾请求户部派银赈灾,有的御史则弹劾某某地的一个县官贪赃枉法,奏完事的臣子见崇祯不言语,只得起身行礼退回班列。
王二喜便大声说了出来,毕竟在太监们眼里,只有皇上一人。
“禀皇上,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已被我们指挥使大人用计除去,边镇无虞!哦,这是指挥使刘大人的……!”
“……的奏疏。”百户官被崇祯突然的一声‘好’吓了一跳。
总兵作为一品官职即使是犯官若要处置还是得皇上来点头的,刘鸿渐不仅随意的杀了,还顺手就提拔了副总兵、参将,这使他们想起了曾经的督师袁崇焕。
崇祯机械般的摆摆手,示意他明白了所奏之事,不时又有一个御史右跨一步准备奏事。
“宣!”崇祯精神一振,脸上再无疲惫之色,只是……会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所赖群臣并没有在意奏疏的格式问题,只是诸多老臣都眉头紧皱
不知这位新晋的安国伯是否也有铲除异己、拥兵自重的嫌疑呢?
当天晚上刘鸿渐给皇上写了封奏疏,简单的给崇祯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进度,以及对吴三桂的处置方式,查处银两的用途,刘鸿渐也提了一提。
况且三百万多万两白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既然是查处贪墨所得,自然是要入户部,你这留中不发,是何道理?
而吴之茂则完全是被吓的,他本就没什么能力,只是因为跟吴三桂是本家,再加上溜须拍马技术一流,才得了参将的位子。
“爱卿免礼平身,山海关那边如何了?”崇祯目光炯炯。
但总兵毕竟是一品官衔,说杀就杀,一点含糊都不打,这也太猛了吧!
崇祯让他不论昼夜密切关注边关局势,有任何消息不论任何时候马上报于他听,乃至于底下的小黄门刚把消息传到王二喜耳朵。
“臣安国伯刘鸿渐百拜吾皇万岁:
为将者,上不知体恤国之弥艰而报皇恩,下不能抚慰将士以安黎民,胆大妄为,人神共愤。
“哼!只恨吴谋有眼无珠上了你的奸计,成王败寇而已,放马过来吧,吴某人若皱一皱眉头就不算好汉!”
你吴三桂里通外寇,反正横竖也是个死,不如借我人头一用,让本官来立威吧!
为以儆效尤,激发士兵士气,微臣擅自做主把吴三桂等三名主犯凌迟处死,其所贪墨的纹银三百八十余万两,除却发放克扣的军饷外,余下的微臣想作为奖赏,以鼓励边军士气。
本官上承皇命,以便宜行事之权,特判处三人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为了一改一味防守的被动局面,刘鸿渐规定出战时,实行连坐制,士兵后退,士兵所属小旗以及旗官编入敢死营,小旗退,总旗连坐。
开玩笑,老子只会杀猪,最后王屠户被五两银子收服,玛德,就当杀猪了。
虽然偶尔也会闹点小摩擦,但基本他下达的命令,底下人也确实在按部就班的执行着,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锦衣卫的功劳。
“内阁诸位爱卿来朕的乾清宫议事!退朝!”
崇祯这几天一直惴惴不安,他的心思都在山海关那边,于是索性只要不是关乎大明存亡的大事他都懒得理,反正稍后会由内阁待其处理。
臣受命山海关以来,夙兴夜寐,枕戈待旦,唯恐托付不效,以伤皇上之明,所赖边军虽靡,然心仍存大明也,臣……臣……”
建奴猖獗,屡次犯边,我大明皆是防守之势,建奴攻城不下,每次遭殃的必是周边的百姓,导致士气低落,十分被动。
“所赖边军虽靡,然心存大明也,臣……编不下去了,臣用计诱捕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以其为人质震慑其亲兵,然后微臣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胁之以威,余部遂皆诚服。
再次近年来建奴一直不得入关,自然是靠着大明边关城坚炮利,现在你要舍弃这些优势出城与建奴野战,脑子被门夹了吧!
而他自己则为三边便宜行事大将军,总揽山海关防线大权。
处死了吴三桂三人,刘鸿渐也没有命人打扫,就这么晾在了烈日炎炎之下,数万士兵全程看着,没有作声。
活下来是你命大,赎清了罪过重归原职,否则,去找阎王告状去吧!
作为一个太监,在朝臣议事之时如此大呼小叫,治他个杖毙也不为过,可这是崇祯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