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陈舟笑了笑。陈舟见此,柔声说道:“你怎么现在才吃饭啊,都这么晚了……”杨依依恢复了咀嚼的动作,笑着说道:“刚把实验室的任务完成,还行啦,也不算晚。”顿了顿,杨依依又说道:“我可不像你,忙起来就完全没有时间概念了,我可是记得一日三餐的。”听到杨依依的话,陈舟摸了摸鼻子,并没有反驳,只是关心地说道:“你光吃汉堡,能吃得饱吗?”陈舟话音刚落,杨依依很不合时宜的打了个嗝。两人同时愣了一下,但又同时笑了起来。笑的毫无形象可言。“依依,我已经到日内瓦这边了,明天会去cern。”陈舟也不再收拾资料,转而专心的看着视频中的杨依依。说起来,两个人自从去麻省理工之后,就是聚少离多了。各自为着各自的学业与目标,在努力拼搏着。对于杨依依而言,有陈舟这样一位大佬级的男朋友,其实压力也是蛮大的。她自己虽然也算是优秀,但和陈舟比起来,却还是差了许多。尤其是在来到麻省理工之后。有人就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圆。到了大学,开始初步接触专业知识。就开始将这个大圆里的一部分知识,开始细化,深入学习。再到硕士研究生时,就是在这一部分知识里,再更深入的细化,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而到博士研究生时,就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这个大圆里的知识,也已经细化成了一条线,或者说一根针。当博士研究生学有所成,完成学业,毕业之时,这根针也就刺破了大圆的圆圈,开始朝着更深入的地方而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转换都是跨越式的前进,以及难度几何式的增长。所以,在燕大时,杨依依还能在表面上跟着陈舟的脚步,一起从燕大毕业。到了麻省理工时,杨依依就感受到了随着研究深度的增加,那逐渐增加的难度。但是陈舟却没有,他一如以前。不管是对于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课题研究的把握程度,以及灵感一闪的瞬间。陈舟都跟以前一样,就像没有遇到过那几何式增长的难度一样。就像现在,陈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开始了新的征程。而他却还在ligo,跟着韦斯教授做课题。这其实是杨依依真正感觉到,她和陈舟之间有着很大差距的地方。其余的,令杨依依纳闷的,也就是陈舟为什么可以兼顾物理学和数学,还能如此优秀?这也不仅仅是杨依依纳闷的地方,是所有了解陈舟的人,都纳闷的地方。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精力绝对是有限的。就算是优秀的数学家,优秀的物理学家也是一样。不说以后,单就说以前,像陈舟这样,在半年之内,连续解决诺奖级别的胶球课题和菲奖级别的哥猜难题,就几乎没有过。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他们只能想着,天才的世界,凡人理解不了……“嗯,我算着时间呢,你也差不多这个时候到。”杨依依吃完手中的汉堡,轻声说道,“坐了8个多小时的飞机,还在机场逗留了好几个小时,是不是特别累?”陈舟点点头:“确实挺累的,不过我还好,倒是弗里德曼教授,我估计是不太好受……”想起下午从机场到酒店路上,克罗斯和弗里德曼之间的小插曲,陈舟笑着跟杨依依说了一遍。杨依依听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过了片刻,杨依依想起现在物理学界的传言,忍不住打趣道:“开心,看来要不了多久,华国就要出现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咯~”陈舟闻言,得意地说道:“那可不,你也不看看你对面这是谁,注意哈,以后你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夫人了,这说话啥的,都得注意点哈……”听着陈舟的话,杨依依顿时笑了起来。就这样,不知不觉间,两人聊了很久,也聊了很多。也幸亏杨依依上午就把课题任务给完成了,她才能陪着和自己有着6小时时差的陈舟,聊这么久。要不然,现在正处于下午时间的杨依依,还真腾不出空来。日内瓦当地时间,晚上10点半时,两人挂断了视频电话。陈舟打算早点休息,明天好认真到cern逛一逛。另一边,杨依依望着黑屏的手机,怔怔出神。不知过了多久,她忽然咧了咧嘴,楠楠说道:“虽然追不上他的步伐了,但我也不能被拉的太远呀……”随即,杨依依起身,收拾了一下桌子上的资料,径直朝实验室而去。这一晚,是陈舟这么多天以来,休息的最好的一晚。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太累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和杨依依的沟通。反正,一早起来的陈舟,只觉得精神极佳。在晨跑之后,陈舟快速解决了早餐,随即便开始催促着弗里德曼等人,快点前往cern。陈舟的积极,不仅使得弗里德曼有些惊讶。就连克罗斯都将思维发散了开来,想着这家伙该不会是奔着cern来的吧?越这样想,克罗斯就越觉得有可能。你想啊,陈舟是从数学出名的,本身是一名极优秀的数学家。可他偏偏拒绝了普林斯顿这个世界数学中心的邀请。那他是为了什么呢?还能为了什么呢?肯定是为了有着同样优秀研究成果的物理学啊!那为了更深入的研究胶球,在slac的对撞机实验关停后,cern不就是陈舟的最好去处了吗?想到这的克罗斯,忍不住透过后视镜,多看了陈舟两眼。他在想,如果陈舟真的留在了cern的话,那他该如何抉择?cern目前有一个由六个加速器和一个减速器所组成的网路,正在运作。每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