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最强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94章 精雕细琢(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本来依照《阿甘正传》的内容,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来拍摄的。

    第一个组专门拍阿甘小时候的情形,第二个组就拍阿甘长大了之后的剧情。

    这样的许多演员的拍摄戏份都不会冲突,还能节约不少的时间。

    但这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两组人员一起拍,不容易让质量一样。

    两个执行导演,哪怕是有总导演在盯着,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风格。

    因此许多大导演在面对这样的戏份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己拍。

    最多只是会改变一些拍戏的时间顺序,而不会改变拍摄的固有模式。

    有些时候,并不是改变革新就是最好的,在电影这个行当,许多的坚持都有必要。

    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在拍摄《敦刻尔克》的时候,仍旧采取了使用传统胶片的拍摄手法,虽然成本增加了不下1000万,但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非常好,非常有质感。

    它能让人们深刻的感觉到所处的那个年代,而不是靠着特效做出来的。

    当然了,诺兰在《敦刻尔克》的“浪费”还不只是胶片这一点,还有他对于整个布景的设置,甚至于是海面上的各种细节,他都要求按照二战时期的来。

    这可是大大的增加了《敦刻尔克》的成本,至少是比原来计划的多超支了3000万美金。

    可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它成为了历史上第一的战争电影,票房高达8亿美金左右!

    在它之后的,是十几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总共票房5亿美金上下。

    所以说,做电影并不是看你怎么节约成本,而是看你怎么用心的做电影,做出最好的电影,当然就有人来看。

    导演也是需要有自己的坚持,否则一味的为商业电影妥协,这样的导演,绝对只能是一个著名导演,成不了世界,汤姆汉克斯早在4年之前,当他签下了麒麟文化的20年30部电影的合同后,就已经开始在为《阿甘正传》做准备。

    他都没有跟殷俊说,他前前后后看了不下30遍的《阿甘正传》,光是读书笔记就有三本《阿甘正传》那么厚。

    有了这么深厚的积累,汤姆汉克斯自然是胸有成竹,演起来一点儿都不费劲儿。

    不。

    他不是在演戏,他是在镜头前表现自己。

    他此时已经完全融入了阿甘这个角色,是殷俊看得最神似的一个角色,甚至比起前世的、9年之后上映的那一版,还要自然。

    马龙白兰度老爷子的角色,只是在开头的一段,如今他没事儿也没有离开剧组,每天和一群人吹牛打屁,还去周边农场到处玩玩,显得是很悠闲。

    他也喜欢和殷俊聊天,不过主要是谈做生意,谈怎么能让自己的财富增值保值。

    这一点上面,殷俊就是他最好的咨询对象。

    老爷子也是被财务危机弄怕了,想要有个安享晚年的机会,自然就要虚心求教。

    在求教殷俊的途中,他也会对电影中的一些角色,做出自己的评价,也是从另一个方面来教殷俊怎么来调整他们的状态、怎么去逼他们表演得最好。

    殷俊因此在他身上也是获益匪浅。

    其中,马龙白兰度说起汤姆汉克斯时,就赞叹这个小伙子已经和人物融为一体,完全都看不出任何表演的味道。

    虽然这样会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阿甘的影子,可对于电影艺术的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好事儿。

    “或许,这是一部最好的人物传记电影。”

    老爷子给出的评价是这样的高,让殷俊都有点紧张。

    如此一部经典,在自己的手上拍出来,可不能看着汤姆汉克斯表演得好,但却被别的因素和演员们给拖累了,那才是一种罪过。

    所以殷俊拍起戏来,是越来越慢了。

    有时候一天下来,居然都只拍10来个镜头。

    幸好大家的薪水都不会少,而且殷俊的权势够大,也能压得住他们。

    但毕竟《阿甘正传》殷俊实在是太熟悉了,所以总体来说,出错的时候很少,大部分都是殷俊想要精益求精而已。

    面对着这么一部本来就在奥斯卡考虑范围之内的佳作,又看到殷俊如此的精雕细琢,演员们的心境也没有急躁。

    他们来到这个剧组,不就是为了在《阿甘正传》里面扬名,在这部巨作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吗?

    《阿甘正传》拍得越好,大家获得的荣誉就越多,这又有什么不好?

    在这种气氛里面,殷俊自己也是越来越熟练。

    只不过每天晚上他回去之后,休息的时间反而是没有增加。

    因为他脑子里有着许多的想法,关于怎么才能拍得更好,怎么才能更加压榨汤姆汉克斯的状态,怎么才能让别的演员跟上汤姆汉克斯的节奏……这些一系列的想法,都不断的在他脑海里面闪现,然后被他拿出来,去实践。

    让殷俊兴奋的,还有张呓谋对于镜头的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