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大圣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二章 庄风(上)(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按箱子打洞眼,这与修路有什么关系?不要说刘梁村,连盖村、黑潭村都有人好奇地过来观看。第一个洞眼炸开后,几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过来了。

    立即有人说:“今日吾家未有人做活,明日复做。”

    “今日吾等冒险修路,吾等坐看笑话,修路有望,明日复做,天下有此道理?”

    “汝贪图刘昌郝二百文钱。”

    “修路不成,吾岂敢向其家讨钱?”

    两边立即吵了起来。

    刘昌郝低声说:“王叔父,吾等回去。”

    王叔也低声说:“此人亦不善。”

    刘昌郝点点头,梁得正说起来还是梁永正的堂侄,不过此人乃是刘梁村最大的一个泼皮,有名的搅屎棍,据说还是混上汴水码头的,不用管他。

    “少东家,以汝之慧,何不考取功名?”

    “王叔父……”刘昌郝不知怎么回答。

    这一爆之后,刘昌郝在十家客户心里,可谓是视若天人。其他人以为是刘昌郝从外面弄来的配方,十家客户却清楚,外面根本就没有这种药的配方,否则早就有了鞭炮。

    在他们来刘昌郝家的船上,梁小乙又替刘昌郝吹嘘过,说刘昌郝写了一本书,连京城大书坊的坊主都万分慎重,以这等智慧,这般学问,获取功名虽不易,也不会太困难。

    中国自古以来是士农工商,也就是官本位制度。变的是农工商地位,士却一直排在了第一位。

    特别是在宋朝,那怕家财万贯,也不及一个进士。

    刘昌郝岂能不知道,但以他真实的水平,不要说进士了,举子都没希望得中。

    “学问乃不同的,庄叔父木匠活好,然瓦匠活如何?秦叔父瓦匠活好,木匠活如何?吾在偏门上或有巧思,学业仍差矣。”

    “少东家,不会吧,汝会著文章,写诗词。”

    那是我写的么?俺只是一个搬运工!

    刘梁村两群人仍在争执,中间还有一个大泼皮,不要小看了这根搅屎棍,梁得正种种无理取闹,刘昌郝大伯他们几十户只好妥协,承诺多做两天半活。为什么是两天半呢,今天来干活的,包括刘昌郝客户,共有七十多户人家,均摊起来,正好会少做一天活。少做一天活,是否发财或长肉了呢?这就是刘梁村的现状,贪婪、自私,超级的不团结。

    对此,刘昌郝置若罔闻。

    第二天各村的人来到紫峰口,爆破不结束,刘昌郝是不敢离开的,也需要他指挥。

    今天与昨天是两样了,昨天相信的人不足一成,余下的人皆不相信。

    是几个村子得利,刘昌郝也不能让刘梁村一个村子做工,于是刘昌郝只选择了南边四个易凿的眼。结果是上午有四分之一的人是轮流休息的,到了下午,每一个洞眼能凿眼的人只有两人,一人,几乎一半人都在轮流休息。

    那样肯定不行,刘昌郝将余下十五个箱子一起抬来,十五个洞眼同进开凿,这样,便没有休息的人。

    南边石壁轰开了,北边石壁还没有轰开,同样的容易打眼,但到了中间,越往上,石壁胶结底越是良好,也越是难凿。不过有了信心,干活的人也多,进度比较快。

    方波与朱三赶回刘梁村时,路都快竣工了。

    几人卸下马背上装接穗的箱子、装芍药根的袋子,刘昌郝将两人迎到屋中:“二郎,三郎,说说彼边情况。”

    朱三喝了一口茶,开始讲他们去洛阳所发生的事。

    相对而言,这次准备比较充分,在京城就做过详细的商议,去了洛阳,虽然朱三三人乃是小牙人,没有什么人脉关系。然而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总体上比较顺利。

    抵达洛阳后,三人一边打听详细的情况,一边进一步布置具体的安排。两天后李氏花行的船也抵达洛阳,不过刘昌郝的重心已转移到了接穗上,减少了购买大株费用,基本上交给了李家的人代办。李家也不可能刻意为刘昌郝去询问谈判大株,顺便问一问了,所以眼下没有买好。当然,有了接穗,刘昌郝不可能急,什么时候买好了,朱三他们派一个人过去看一看,确认即可。

    双方碰了一下面,依然各办各的,李家的人在购买李家所需的花木,朱三他们继续打听各个园子的详细情况。

    洛阳那边种花技术比较成熟,就如修剪,正规牡丹的修剪是三个时间段,洛阳那边正规的园子,一个也没少。不过在嫁接技术上比较落后,许多园子接头成活率低,不得不花重金请来“门园子(专门嫁接的技师)”替他们嫁接。

    刘昌郝点点头。

    才开始他不大熟悉这时代牡丹的种植与嫁接以及价格。

    虽然到现在也未去过洛阳,但通过李氏花行与几个牙人的口叙,已经进一步有所了解。

    这种用野牡丹根嫁接的方法,某些方面是等于在买福利彩票,极少数幸运碰到了好的砧木,得以培育出良种,相当于中大奖的概率。大多数情况下是接不好,品种退化,甚至接不活,不然也不会始至今天,除了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