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兴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二章 和尚吃肉 狄公归来(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侍卫翻身下了马,禀报道:“她,自称是徐舍人家的小娘子。”

    早认了出来,李威道:“将她们放下来。”

    徐俪站起来,愤愤不平地说道:“你们为什么要抓我们?”

    洛阳离长安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终南山的案子轰动天下,众人一听是徐家小娘子,立即心知肚明,一个个窃笑不语。却没有一个人回答。

    李威又问道:“你们为何出现在这里?”

    “参见殿下,我们去少林寺进香。”

    去少林寺进香?那么巧?看着扮成男生,脸上涂着污垢的徐俪,大家心中再次感到好笑。也是无辄,太子可以去少林寺进香祈福,为什么不能让她去少林寺进香?

    “那两个对句可是你写的?”

    “正是,殿下,你可对出来了?”很期盼的表情。

    “对出来如何,对不出如何?这些对句钻研文字游戏,已失了文是述意的真义。纵然难度更高的对句,也不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或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得隽永。落下乘了。”

    也不一定如此,不过让百姓传扬的名对,都是言之有物,言之有义的。这一点颇象现在的赋文,一味追求对仗押韵,于是用一些华丽空洞无味的词藻堆砌,看上去朗朗上口,好文章却是很少。即使是后代编集古文精选时,选择的大多是骈文没有盛行前,或者韩柳之后古文运动的文章,这段骈文风气盛行时文章选择的都只有几篇。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何处?”徐俪先是失望,但隐隐知道有可能太子知道答案了,不然不会这么说的。可立即被这一句吸引。海内存知己,是知道的,太原王家的王勃写的。很有才华的一个人,十五六岁就授于了朝散郎,十七岁授于李威老二李贤王府侍读,侍读等于半个先生,再说李贤本身才华就很了不起。但两年后,老二李贤与老三李显斗鸡,他兴致勃勃写了一篇朗朗入口的《檄英王鸡》,斗鸡亦无不可,可李治一听恼了,你这是挑我儿子不和嘛,一下子赶出王府了。但前面一句,徐俪却是没有听说过。

    “无可奉告。”解释这一句,必须将晏殊那首《浣溪纱》显摆出来,说不定又要传扬天下,敛名都来不及了,再显摆?

    知道对句是徐俪留下的,也知道是虚惊一场,于是大队人马再次开拨。

    徐俪与丫环莼儿将马讨了回来,已经捉住了,就大大方方在后面吊着。李威也无辄,就不是便装出行,也不能不容许大道上不走别人,大不了需隔开一段安全的距离。

    不过天色快晚了,李威心想,看你怎么办?

    谁知道他看到那个小丫环骑着马离开了,好一会儿回来,带了一个大包,打开了是一,徐家这个小娘子长得好看,又有些才气。可关健是他的婚姻,未必能让自己做主。除非登基后,那不知还要等到那一年,徐俪会等下去吗?

    只是苦了若干侍卫,斋戒,开始吃素了,不单单如此的,还要许多格律,比如戒杀生,狩猎肯定不成了。当然,为了表示对伟大的陛下尊重,少林寺全寺上下,也开始斋戒。

    练了一趟易筋经,没有那么玄乎,可也不能小视之。寺中武僧练习武艺时,可是亲眼目睹的,拳能碎青石的武僧大有人在,挑着一担大木桶水,足有一百多斤,从山下而来,健步如飞,气都不喘一下。

    问了一下薛讷,薛讷想了半天,说道:“如果马上交战,寺中武僧不及我,如果用弓箭射杀,更不及我。但放下战马弓箭盔甲,寺中胜我人却有不少。”

    这可是后来鼎鼎大名的薛丁山说的话。

    更引起了李威的兴趣,不过他就是苦练,现在终是迟了些……

    洗了一下澡,不象在东宫了,只有一个小浴桶,虽然大和尚们很有力气,毕竟是从老远的山下,一担一担挑上来的。换了衣服,正准备要看书,忽然金内侍进来禀报,说道:“并州狄仁杰求见。”

    “快,快让他谨见。”李威开心地说。

    连魏元忠他们也迎了上来,魏知古他们好奇地看着这个太子幕僚,本来一个小法曹,不会引起多少人注意的,可沾了太子,不同了,一些事迹就传扬开来。

    当然,李威将狄仁杰引到室内时,除了魏元忠他们三人留下,都自动退出。人家是太子四大亲信嘛,打老远的赶过来,肯定有私事的。

    李威问道:“狄君,不是你到了万里之外?”

    “也没有到万里之外,只是代替同僚出使了一下边疆。但臣没有到地头,就让圣旨追了上来,将臣召入东都。不过听闻了一些事情,没有进入东都,就绕道嵩山来了。”

    敢情好,不但魏元忠他们被押入东都,连远行的狄仁杰也押入东都了。但这一点父亲却是不错的,估计多半狄仁杰也能得到升迁。其实对魏元忠很不公平的,因为后来的电影电视,在李威心中,一直将狄仁杰摆在第一位。

    狄仁杰又问道:“殿下,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吧?”

    “正是,”李威将这段时间来发生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