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数十匹快马从长安城奔出,李月领着李即墨和王元楷向城外的军营驰去,今夜就是上元夜了,从多天前,长安城就开始布置花灯,今夜花灯的规模比任何一年都要大,几追开元盛世,尽管李豫要求从简,将三日的灯会缩成一夜,但民间的热情却不受朝廷的控制,这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一个上元节,人民思安的情绪异常高涨,又值李豫即位后的第一个上元节,所以还是有不少官员私揣上意,京兆尹李若幽便是其中之一,他因越王的事情,极力讨好着皇帝,凡来申请办灯团的大商家一律批准。
李月昨夜接到一个无名密报,说将有一帮权贵恶少,有百人之多,加上地痞流氓,滋事的人最少有千人,准备在今年上元夜大闹一场,却没有指明具体的人物、时间和地点,这自然便是鱼令徽的手段了,他惟恐李月动作太小,又担心过早说出李逖,导致滋事的计划流产,便写了这封不着边际的密报。李月的军营就在城外当年他初领兵的地方,现在已经扩大了数倍,可容几万人驻扎,很多军队都曾在这里驻扎过,周围因其父的经营,开始慢慢变得热闹起来,酒楼、妓院、赌场、客栈一应俱全,不少长安人特地出城到这里找乐子,但李月军驻扎后,这里的生意反而清淡了很多,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了。
李月进入军营后,立刻升帐,今夜李月准备出动一万二千黑旗军,分为一百个小队,每队由一名校尉领兵,皆配有特殊的信号烟火,全城109坊个中每坊各配一小队值勤,吴昊负责街东54坊、荔非元礼负责街西55坊;另派张杰领一千人负责东市,袁履谦领一千人负责西市;又调二千铁骑兵,分十队,作为机动之用,由南霁云负责;最后李月自己亲领五百骑兵负责朱雀大街的巡逻。
是夜,天刚擦黑,家家户户便早早吃过晚饭,将大门一锁,携妻扛子上街观灯去了,长安本已繁华之至,今夜恰值上元节,便应了那“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俗语,只见亭台楼榭、银装素裹,满城街巷、铺银散玉。远近树木挂琳琅,犹如撑片玉伞,等到冰轮升起桂华满时,只见临街人烟凑集之处,遍搭起千姿百态的灯架,真是玲珑百灯,无奇不有,银烛星球灿烂,照耀如同自昼。历来京城旧俗,这日千家万户不夜,男女老少,全都上街逛灯市;便是平日足不下楼的贵阁千金,也破例上街观灯走桥,凑个热闹。引得那风liu少年,如蚁附膻,岁岁生出不少风liu佳话来。
时交一更,灯潮正盛,满街玩灯男女,花红柳绿,庶民仕女,熙熙攘攘,摊贩商贾,叫卖声喧,这正是: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又云:
花萼楼门雨露新,
长安城市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焰,
鸡踏莲花万岁春。
又云: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这上元之夜便是将大唐的盛况、博大的文化以及百姓的希望都浓缩在这一夜的姹紫嫣红、璀璨光明之中。
李月身穿铁甲金盔,骑着赤血魔立于朱雀大街旁的金锁桥上,数十名骑兵环绕身后,王元楷和李即墨早率人巡逻去了。两旁人流如织,但见李月众人,皆远远避开,一些胆大的百姓虽然近前认出李月,但终禁不住桥那边的笑语吆喝声诱惑,便匆匆一拜,没入人流中去了,一些获准出营观灯的唐军将士也身着便装结伙游逛,偶然看见值勤的唐军,便上前打趣嬉闹,悄悄塞一、二个物什后,又到别处观灯去了。
李月已经接到数十起的冲突滋事情况,但皆是小打小闹,被值勤唐军及时制止,这时李月发现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巷口停有两顶小轿,数十名家人左右护卫着,李月之所以好奇,是这两顶小轿已停在那里约半个时辰都没有动过,李月突然有一种直觉,这两顶小轿似乎和他有关,正在李月感到好奇的时候,那两顶小轿似乎也感到了李月的关注,轿中人低语了几句,一名老家人慢慢地走上前来,恰似当年初遇赵绿敏的时候,
“大将军,我家小姐想和你说几句话,不知大将军是否能赏光。”
“你家小姐何人?”
“大将军曾与她有一面之缘,她不准我说,老奴不敢多嘴。”
“好吧!你带我前往。”
李月随老者来到轿前,左面的轿中人首先说话,声音甜美,听似一个年轻的女子。
“大将军为民守夜,放弃与家人团聚,让人敬佩,但在细节上处理似乎不妥。”
李月一怔,他没想到轿中女子竟是要寻他的不是,便问道:“请问姑娘,有何不妥?”
“大将军请看,这观灯人流如织,摩肩接踵,而大将军的骑兵一走,大家都得纷纷让路,再看这桥上,半天竟无一人通过,何也?是因大将军的数十骑兵在,百姓们都寻远路绕道了。军队为恶百姓已久,从普通人考虑,百姓皆怕官兵,并不因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