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二年十月,史思明自立国号为燕,正式称帝,定都洛阳,年号为应天,三个月后再改为顺天,任周挚为右相;原驸马都尉张铂为左相;原大理卿张均为中书令、户部尚书;封大将能元皓为淄青节度使继续围攻徐州。
同一时,盘踞江南的永王李璘见唐军兵败,以为时机已到,突然发兵二十万,以李亨得位不正、平贼软弱为由,分两路向襄阳、临淮杀来,李亨急令河南节度使李希烈和淮南节度使韩晃回防,韩晃兵少,仅守住长江一线,而李希烈却以御敌为由,拒绝南撤。李璘势如破竹,占领临淮、荆东大片领土,又分兵南下,连取杭州、越州、建州,淮西的田神功、浙东的殷仲卿先后投降,陈少游败走长沙,江南大半领土已归李璘。
这时关中已两月不雨,秋收欠产已成定局,天灾兵祸,灾情已初现,李亨寝食不安,在早朝时急召李月于含元殿问策,李亨忧心忡忡地对李月说道:“关中大旱的苗头已经初现,而江南李璘造反,逆贼又踞东都,河东战事正酣,各处皆无粮可调,如此下去,今冬恐酿成大灾,先皇给朕说过,你可为朕的擎天支柱,朕现在的依仗,只有你了,盼你为朕分忧。”
李月微微一笑道:“皇上且莫担忧,听臣一一解来,现我朝同时遇到史思明和李璘的叛乱,臣以为我军兵少,不可同时两线作战,史思明现势头正盛,可暂避其锋芒,待其由骄生奢,斗志逐渐消亡,再断其四肢,最后一战可下东都、臣以为这非三、四年不能成功。这期间,我们可先灭李璘、平山东、保河东、宁可让地也不能与史思明会战,为此臣推荐郭子仪将军主持河东局面,而臣则南下消灭李璘,最后包抄淮北,与李光弼将军会师。”
李亨闻言心结稍解,遂问刚被封为翰林院大学士、太子少傅的李泌道:“爱卿以为如何?”
李泌出列答到:“臣以为大将军所献战略非常正确,史思明zhan有河北、山东大部,又得中原腹地,兵精粮足,其本人也是个厉害角色,确实非一时可以平定,贼军的最大弱点便是极易骄奢,得小利则失进取,臣闻史思明自篡逆后荒淫无度,与其子不和,早晚必生祸端,我朝可与其对恃,待我长彼消,方是长远稳妥之计。大将军所说,由郭子仪将军主持河东局面,臣也赞同,郭将军久处边塞,与回纥关系极好,仆固怀恩曾又是其属下,指挥方便。至于南面,李璘纨绔子弟,远非大将军的对手,可不足为虑,当务之急,可速稳住荆襄,调粮米济关中为上。”
这时李月接口说道:“臣已命襄宛节度副使蔡明德出兵鄂州、邓州,以护襄阳安全。”
李亨点点头又问道:“朕还有点担心兵力不足。”
李月笑笑说道:“臣本部有五万精兵,襄阳还有三万,凭此可对付李璘,臣又从川中带来八万军,可挑五万精兵给郭子仪将军,再加上蒲州还有三万朔方精锐,及十万回纥军相助,还有民心可用,我以为郭子仪将军只要不大会战,河东便可保。至于史思明,皇上只要扼守潼关不出,潼关的几万守军和李抱玉的谨慎足以保关中不失,皇上再训练新军,慢慢增加兵力,如此天下可定也!”
李亨欣慰地说道:“武有李月、文有李泌,朕可高枕无忧了,传朕旨意,封郭子仪、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加郭子仪为河东观军使,主持河东大局,卫伯玉领上党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仆固怀恩一起任郭子仪副将。”
乾元二年十一月,李月兵发宛西,赵绿敏已于七月诞下一子,取名李晨,李月在与其母子短暂相聚后,便匆匆奔赴战场,其间李月悄悄地纳了林之惠为侧妃,由于唐制亲王为一妻八媵多妾,为此李亨特赐林之惠为三品妃,次赵绿敏一等,高于媵。前段时间,还发生过一次波折,回纥可汗破贼有功,遂不满女儿为侧,提出要李亨封女儿为李月“左妻”,欲与赵绿敏平坐,但林之惠知道不妥,坚决反对,并与其父翻脸,在李亨的平衡之下,终与回纥葛勒可汗达成了协议。
李月与郭子仪是同一天出兵,郭子仪自被削职后,一直留在长安,虽已为民,但时时关注战局,洛阳吃紧时,他上书太子,要求速将李月调回,无奈李亨心存侥幸,没有采纳,这次得李月推荐,虽仅被封临时官职,但他毫无抱怨,以国家为重,再披战甲出征河东。
李月大军仅用十天时间就出潼关过武关赶到南阳,南阳刺史许远及宛西将军雷万春出城十里相迎。此时,蔡明德在鄂州对敌将康楚元、张杰在邓州与敌将王潜鏖战,李月立即派吴昊领一万骑兵支援蔡明德,命荔非元礼守襄阳,自己亲自率军支援邓州。
邓州在襄阳北约二百里,界于南阳与襄阳之间,本是李希烈的管辖地盘,为方便李璘进兵,李希烈将全部守军撤到汝州,若邓州失守,襄阳便会处于李璘的南北包围之中,邓州小吏杨国远见汝州已无一兵一卒把守,急遣家人到襄阳报信,蔡明德立刻命令张杰率一万五千人火速接管邓州,张杰刚到邓州,便碰到王潜的先锋大将干亭,两军遂在邓州城下展开了一场混战,最后张杰将干亭军杀败,占领邓州,但王潜大军随后赶到,击败张杰占据了邓州,张杰在重新整军后,派卢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