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杜乾运回到嘉峪关的时候,李月带着刚返回的蔡明德部悄悄离开大营向青海湖方向进发。
就在前天,李月接到日组的情报,约二万吐蕃兵,押着大量粮食前来支援尚结息。另外又有一万吐蕃军去支援大漠门。听到这个消息,李月不由担心起吴昊他们的铁骑军来,他在军中让段秀实假扮自己,又把大营交给辛云京三人,嘱咐他们时时警惕,坚守大营。
二日后,李月和铁骑军在哈拉湖附近汇合,吴昊等人一直在袭击吐蕃军的零星部队,已经打了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均取得了胜利。李月的到来,意味着必将有大战来临,众人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已经被提升为果尉的章胜(就是蔡明德手下的章三),领着一队斥候,已经离大军约五百里了,三天了,按吐蕃援军的日程,昨天就应该碰上了,可到现在影子都没见着。“难道和敌人错开了?不可能!”自己率领的三百斥候,已经掌握了方圆百里的情况。
从踏上青藏高原起,高原反应一直在折磨着这名汉子,“难怪吐蕃人要打大唐的主意,这地方果然不是人呆的。”章胜恨恨地说道。
“章将军你看前面!”
章胜也发现远处奔来大群羚羊。
“这些羚羊非常恐惧,难道它们遇见了狼群?”
“不是狼群,是吐蕃骑兵,章将军你看!”
章胜站在一块大石上向远方望去,远远得果然出现几个小黑点。
“是吐蕃斥候,我们快退!”
李月接到了章胜的报告,百里外出现了吐蕃斥候,也就意味着吐蕃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李月立即升帐,大帐之中,众将神情肃穆,铁骑军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大战就要来临了。
“各位,铁骑军成立已经数年,虽然训练优秀,军纪严明,但任何一支军队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一仗对我们铁骑军意义重大。我们这次战役的对手是二万吐蕃军,其中一万是骑兵,虽然敌人人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的优势。现在听我的将令。”
“吴昊将军、张杰将军何在?”
“末将在!”
“我给你俩三千骑兵,吴昊为正、张杰为副,多带旌旗,在牦牛山以东以弱兵状出现,和敌骑交手,佯败迎开其骑兵,其骑军主将松南德赞为贵族子弟,其人心高气傲,急功近利,见你军弱,必来追赶,你只要引开其五十里,就算完成任务。”
“末将遵令!”
“方剑将军何在?”
“末将在!”
“我给你二千骑兵,埋伏在牦牛山西,待我军和敌军交手后,你率军从背后杀出,夹击敌军。”
“末将遵令!”
“蔡明德将军”
“末将在!”
“你率本部绕到敌军之后,袭击其粮草辎重,若高原上引火不易,只摧毁便是。”
“末将遵令!”
“即墨将军”
“末将在!”
“你领五百弓弩手,先埋伏在牦牛山上,待敌我交手后,取其拉辎重的畜力及敌方将领。”
“末将遵令!”
“高适先生,你和章胜领一千骑兵堵在南面,不可让一人逃回逻些,不愿降者,立毙之。”
“遵大将军令!”
吐蕃援军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解押着大量的物资,终于快抵达目的地播仙镇了,援军共有骑兵、步兵各一万人,骑军由赞普赤松德赞的幼弟松南德赞率领,步兵则由大将铁刃悉诺罗带领,铁刃悉诺罗在两年前的石堡城之战中被唐军俘虏,后被放回,赤松德赞亲自来逻些城外来迎接他,赞扬他以四百守军,杀唐军数万,誉他为吐蕃第一名将,无奈“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赞普如此赞誉一个被唐军所俘之将,引起了很多吐蕃将领的不满,其中就包括这个松南德赞,松南德赞二十岁,自幼好武,从小被其父兄所宠,在吐蕃的几次武士大会中都夺魁,被称为吐蕃第一勇士,为人极其高傲自负。这次他听说敌方主将也才二十岁,和自己同岁,武艺高强,便嚷着一定要来会会这个李月。赤松德赞无奈,就让他率一万骑兵和铁刃悉诺罗一起来支援播仙。
吐蕃第一名将和第一勇士同行,自然不和,虽然铁刃悉诺罗尽量低调,但松南德赞依旧处处讥讽于他,到后来铁刃悉诺罗索性略略落后于他,省得相见不欢。
今早派出的斥候一直未归,松南德赞并不在意,他也听说路上有不明骑兵在袭扰,但他有一万骑兵在手,根本不在意,相反心中极为渴望能与之一战,这将是他人生的第一战,所以一路催马前行,后面的铁刃悉诺罗苦于不知道斥候消息,万般无奈只能跟着前进。
路过牦牛山时,铁刃悉诺罗见山势险要,便派人去告诉松南德赞谨防偷袭,松南德赞只哈哈一笑了之,神情轻蔑之极。
这时,前军来报松南德赞,右面出现不明骑兵,约六千人,松南德赞大喜,终于等来了,一催战马,率军迎了上去,远远地他见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