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浴衣、和服,傻傻分不清楚”的状况?下面请容许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到底神马是浴衣:
浴衣(ゆかた)原本是古時候日本一般平民在洗好澡后穿的简便服饰,即沐浴之后穿的衣服,所以叫”浴衣”。ps:古时候,和服→着物「きもの」才是正式外出用的。
后来演变成日本夏天祭典「お祭(まつ)り」時的穿着,祭典跳传统舞蹈时大家会穿一样的浴衣。
然后一直演变到現在除了祭典外,一般外出也可以穿。式样也愈发豪华多样,完全不输给正式和服喔!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区分浴衣和和服呢?
首先,比价格。浴衣价格基本在3000至10000多日元为平均价格。和服价格很贵,约是浴衣价格的十倍左右,有些高档和服甚至要几百万日元。
不过也有高档浴衣和低档和服,价格很相近的情况出现。因此辨别准确率大致只有70%左右。
再者,看袜子来分辨。和服需要穿袜子,日语中叫做足袋(たび);而浴衣则没有。
但有时候,夏天穿和服也有不穿足袋的时候,所以说看足袋来分辨的话,准确率只有80%。
第三,可以看领子来分辨。和服的领子是两层,里面的这一件叫做襦袢(じゅばん),浴衣则是一层领子。
不过最近浴衣也流行起了一种里面也有一层蕾丝领子的设计,所以说,准确率只有90%。
因此,同时看价格、足袋和领子来判断,大概就能100%顺利分辨出两者了。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之前一直在想什么才叫少年感,忽然想到这首,觉得这就是绝佳的诠释。只有心里住着少年的人才会与罗家背对背而站,抽下短剑为小雀削开罗网。至于“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真是美好啊…………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毋需多言。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年纪很小,啼眼二字就足以把我震摄到了。说到无物结同心,总是会想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流利又深情的调子,总觉得泛着山的绿水的蓝…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这首词里我只喜欢这句,把它抽出来看,深婉但是又很清明!!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这是李白长相思其三的最后一句。三首一起读下来,会觉得前面真是壮阔啊,浪漫啊,最后归在这淡淡的一句上,真的是要落泪了。觉得无比真挚,连自然也为之动情的感觉…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比如说周末有一天,早上起来很晚,没什么事要做,就看阳台旁边伸过来的叶子在风里晃啊晃,太阳很好但有点冷,楼下的小朋友举着刚买的奶茶。这种感觉是不需要分季节的。看不见柳花也可以看雪花,小朋友总是乐意捉的。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这其实是我们时常会有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邯郸道不一定要是功名利禄,或许是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东西。贪梦好,是确实有可以流连的东西,而这个东西的美好只有自己晓得。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青山无踪迹,脚下涧里眠。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读到的时候我甚至听得到从耳边呼啸过去的风声,很长很长,然后满目水光花色一起铺展开千里。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李商隐的诗总有一种讲不清楚的沉寂感,读着读着还没弄清楚什么意思就觉得要落泪了。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脑子里总有一个画面,是无边无际的海水不断消失,渗进泥土里,越来越少,最后剩了黄土地上一个瓶子。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自然对人的称作“有待”的承诺真实在是太美好了…
“记得山翁往少年,青楼一笑万金钱。宝鞍逐月玉鞭寒。
老对冻醪留客话,醉爬短发枕书眠。伴人松雨隔书帘。”
我发现我说不清楚,但第一次读到就瞬间有许多画面在眼前闪过。我喜欢这个韵!
“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阻画桡,舟人频报潮。”
我还是好喜欢这个韵呀,读起来真是可爱极了。
相同的还有:
“白雨跳波荷冉冉,青山拥髻水迢迢。三生如梦广陵潮。”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老是背成“故人早晚入我梦”,(果然老杜的深情深入人心…)
┬─┬ ノ( ゜-゜ノ)原句真美呀。对,浮生只合樽前老,雪满长安道。一阙词真是南北的美好都写尽了。
“一笑相逢,江南江北,竹屋山窗。”